感恩钱老师和诸位伙伴的努力,让我们在UNSCHOOL全面聚合,看了出走,学了轻舟,练了风帆,也想铁杵,用十年的时间成为一名职业的创新教育从业者,此生优雅而又有尊严的战斗者!
在学习和战斗之间,似乎还有一道鸿沟依然让很多轻舟的伙伴难以跨越,轻舟有太多优秀的伙伴,也有很多创新教育的产品,如何让大家融合共创,那会是什么新的逻辑和方式呢?后轻舟时代是否还有更加清晰地路径,让所有UNSCHOOL的伙伴,在各自地城市,各自地社区,基于自己的擅长,在各自的社区让自己的MVP为核心,从自发融创出产品矩阵,形成集约和规模,并创造和裂变新的聚合呢?
1、教育是复杂的系统,而个人能力和资源有限,需要重新聚合形成紧密组织,这个组合的逻辑和规则是什么?目前面临的挑战在哪里?
2、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那一定是面对面,彼此看着眼睛,感受各自心跳,在线下聚合共创的场景,那如何构建这个场域,如何持续的交付和陪伴,形成持续发展的组织呢?
3、教育是尊重每一个个体的需求,所有的战友,同样作为一个个体,也有着自己独立的发展和成长的需求,只有每一个学员的需求被满足,才能新的价值共同体。
现实是残酷的,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那么在聚的时候,不仅要形成共识,更要构建路径,为持续的聚做准备,更多在散的时候,形散而神不散,如何帮助每个战友构建产品产品矩阵,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产品,形成运营体系和标准打法,最终形成扎根社区的教育生态。
而所有UNSCHOOL战友如何在如何有机聚合,形成有战斗力的作战单元,在每一个城市构建创新教育的共同体,成为核心关键,把散落在不同产品的用户,基于属地化的原则,重新聚合,有UNSCHOOL官方构建城市共同体逻辑,在落地总部标准化产品的过程中,筛选和优化出本地化具有战斗力的团队,从总部教练带导,到本地化教练团队的成长,形成完全属地化的服务支持团队。这是一个有效的路径。
目前自由生长模式的团队,往往有个体热心的学员,基于项目或者个人需求发起,虽然总体简单自组织,但是非常不利于深度扎根和持续作战的能力,总结起来有几个如下障碍:
1、个人自我组织的城市伙伴社群,缺乏系统的思考和规范,也因为个人认知和能力,也无法承担推动教育生态变革的使命,很难有持续的生命力。
2、没有商业化路径的设计,个人也难无法深度链和盘活更多的战友,有很难链接到对等的资源,嫁接匹配的合作伙伴,资源很容易浪费和流失。
3、推动教育生态变革,一定是全国更多城市和社区落地做准备,从这个角度设计和规划运营体系,也是完全超越了个人能力范畴和想象空间,需要做顶层的设计。
基于以上的核心障碍,需要从UNSCHOOL角度总体设计规划城市共同体的摸索和尝试,基于以往的运营经验,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探讨:
1、既然是摸索,在哪里试点就是关键的选择,结合目前的综合资源来看,从目前资源上,哪些城市适合做一个前期探索,这个需要一个综合评估。
2、青色组织依然需要开放包容,邀请更多的伙伴参与建设,那么城市共同体的主理人筛选就是一个极度重要的事情,至少基本的准则和方向,还是需要做一些严苛的筛选和评估。
3、城市共同体也需要商业化产品打磨和推进来操练队伍,产品矩阵如何设计,目前城市共同体的基本职能和方向,包括定位还是需要一个更加清晰地界定。
期待这三个问题能有一些更加深入地探讨,也能听取地到更多的伙伴地建议。我个人觉得上海是一个极佳地早期试验田,躬身行主理人地筛选机制可以迁移到UNSCHOOL,产品矩阵可以考虑和帆书做一些融合。
基于以上早前地规划,还需要哪些问题,做深度地规划和思考,建议尝试再定向要约一些伙伴做个集中地研讨。建议近期召开一个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