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时务】bù shí shí wù,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比喻待人接物不知趣。
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霸传》:
“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东汉安帝时,有个文人,名叫张霸,字伯饶,是蜀郡成都人。
张霸小时候,就懂得孝顺父母,谦让兄弟。七岁时,他能读懂《春秋》。稍大小点,他就拜当时颇有文名的长水校尉樊鯈为老师,跟他学习《严氏公羊春秋》。在名师指导下,张霸刻苦钻研,博览群书,终于成为东汉的学者。
张霸曾任会稽太守,治理会稽三年,使当地的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变化,将一个乱世治理成一个太平盛世,在百姓眼中威望很高,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他当了三年太守之后,就上书给皇帝,请求退休。不久,朝廷征召张霸去当侍中。当时,邓皇后的哥哥邓骘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逐步掌握了朝廷大权,威风显赫,不可一世。
邓骘早知道张霸名闻天下,想拉拢他,就主动和张霸交朋友。张霸早知道邓骘利用外戚的身份,攫取权力而横行一时,心里很看不起他,不愿与他交往,以免败坏自己的名声,就提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推却,始终没有跟邓骘来往。
张霸的行为受到许多正直人士的称赞,但是一些趋炎附势的人却讥讽张霸“不识时务”,他们认为能与邓骘交往,是求之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