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影像的基本方法
画框与构图
分析影像的基本方法
文本分析:
1.分镜头分析,初学者在分析影视作品时,可以试写分镜头脚本;
2.截图、截取片断分析,精读某一个镜头的影像,或某几个镜头的组合关系;
3.机位图分析,观察机位的选择、各个机位的组合,并尝试画机位图。
画框与构图
通常,画框上方指向天空的方向,画框下方则朝向地面。遵循这项惯例,自然而然,就使画框的底边产生一种重力感。
重力感是什么意思?能够带来怎样的效果?
画框有时也类似于戏剧演出时的舞台,因此结构画框、调度场面可以借鉴舞台演出的经验。把需要强调的主要人物置于画框中央,配合灯光、照明等元素。
画框有时可以构成隐喻,比如画框中层层的边框包裹住人物,表现人物局促狭小的生活空间,更隐喻人物的生存处境。
画外空间的主要构成方法
1.拍摄对象出入画;
2.人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动作;
3.画外的人物或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子(多用于表达恐怖或引起悬念的段落);
4.利用镜子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面(使并未出现在画内的人物间接出现);
5.画外人物局部出现在画内(根据完形心理学,观众会产生对这个人完整形象的联想,这是一种心理本能);
6.对画面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引人联想画外空间;
7.摄影机的运动(例如一个横向平移的镜头,就像全景画的展开一样);
8.打破画面内的一些空间隔断(例如当画内由一堵墙隔开两个空间,每个空间又都仅有一部分出现在画内,观众会同时产生对这两个空间的联想);
9.画外音。
构图的分析
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
1.观察画框内各被摄元素的位置、重心,是否对称、平衡或失重;(如果构图的重心居于比较中心的位置,就被视为是平衡、稳定的构图)
2.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内是紧或松;(构图比较紧会给人拥挤、局促、窒息的感受,而构图比较松则会给人开放、自由、孤独的感受)
3.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中是否水平、垂直或倾斜;(在特殊情况下,倾斜的构图可以制造特殊的审美效果,表达特定的含义)
4.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内构成怎样的线条;(明显的线条与轮廓,如地平线、建筑物的垂直线、整齐划一的队列的线条等等;隐性的线条,如人或物体的影子、轮廓、行动的轨迹、视线等等。线条可以用来塑造空间的透视关系,也可以用来表达力量冲突、对比等。相较于水平的、平稳的线条构成的画面,交叉的、倾斜的线条构成的画面更有助于表现动态与不安的情境)
5.观察被摄元素在画框内构成怎样的几何形状;(构图中的几何形状或者具有审美的意义,或者承担叙事的功能)
6.观察画框内各元素的长短、大小、面积的对比关系;(这些差异可以造成力量的对比)
7.观察光影、颜色的构成;(需要具体分析)
构图的重要原则
1.平衡原则;(常态,但不是绝对的标准;平衡或不平衡,依据的是叙事与审美的需要)
2.变化原则;(相对而言,人眼对不平衡的、富于变化与动态的构图更为敏感)
3.动态构图的原则;(区别于静态构图只关注对空间中各元素的安排,动态构图更要考虑此刻的画面与前一瞬间、前一镜头,与后一瞬间、后一镜头的组合关系,要强调点、线、面、色、光在空间上的安排,更要强调它们在时间线上的分布与变化,强调前一个画面与后一个画面的组合的连贯性,涉及剪辑意识的培养)
作业:
1.开放空间练习:拍一个小片段,打破空间封闭性,引发观众对画外空间的想象。
2.图片摄影构图练习:(1)以一辆自行车为对象拍摄一幅照片,可以拍摄其整体或局部;(2)追求画面的形式感,利用自行车的线条,创作出特别的画面构图形式;(3)注意避免其他元素介入画面,干扰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