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的孩子时间观念模糊,珍惜时间、规划时间的意识还没有建立。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时间观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良好的时间观念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抓住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
案例
浩宇是一年级五班出了名的“小可爱”,爱说爱笑,懂礼貌,讨人喜欢。但在家长陪伴日的时候,浩宇妈妈却早早地就来到办公室找到了老师,告起了浩宇的“状”:“这孩子没有时间观念,真是让我犯愁。每天早上起床很困难,三遍五遍地叫,就是不起床,眼瞅着上学要迟到了,还说要再睡儿,晚上让他早点睡,他又磨磨蹭蹭不上床;虽然制定了读书计划,可是也不按规定好的计划读书,总拖拉、磨蹭,有时候都该睡觉了,读书计划也没有执行。升入一年级这都一个多月了,孩子这样没有时间观念怎么能行,真是让我和他爸犯愁啊!还请老师给我们支支招,怎么才能让孩子知道时间的重要性,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安排好学习和生活呢?”
分析
类似让浩宇妈妈这样犯愁的孩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有些父母抱怨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拖拉,而孩子却不自知。为什么孩子缺乏时间观念,做事拖拉呢?
一、孩子年幼,时间观念淡薄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对于“时间”这一抽象的词语,孩子们还不能明确理解,对时间的长与短,多与少也无从知晓,他们不知道一分钟有多短,五分钟有多长,更别说十分钟、半小时了和一小时到底是什么概念了。因此,他们也就谈不上去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了。案例中的浩宇时间观念就比较淡薄,所以不管家长怎么着急都引不起他重视。
一年级的孩子知道每天什么时间到校上课,什么时间放学,但是具体到每节课的时间段,他们就会犯难。因为他们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观念,所以不容易把握时间长短。即便是使用数字钟表来表示时间,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是抽象的。就像案例中的浩宇,到了起床的时间,总是会说“再睡会儿”,到了该写作业的时间,就“再等等”一拖再拖。
二、过分依赖家长,孩子没有时间观念
案例中的浩宇,没有时间观念,起床上学拖拉、磨蹭让妈妈头疼不已。据调查发现,学校居然有71.4%的学生,像浩宇一样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睡眠不足,导致赖床。有些家长为孩子这样的做法着急上火,但是又怕耽误孩子上学,所以就每天着急忙慌的为孩子穿衣服,送他们上学。岂不知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孩子产生了依赖感,还助长了孩子的拖拉和磨蹭。
三、尚未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不少像案例中的浩宇一样,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规律的作息。有的家长没有给孩子制定作息时间表,有的制定了作息时间但是执行不好,所以孩子晚上睡觉要一遍一遍催,每天早上需要家长一遍一遍地叫。孩子生活上也没有规律,尽管做了读书安排,但是执行起来却是很困难。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孩子做事就会产生随意性,没有时间观念,就容易养成做事无条理、磨蹭、拖拉的坏习惯。
四、家长时间观念不强,做了不良示范
在对孩子时间观念的调查中,通过家校交流,发现某些家长自身也缺乏时间观念,他们的时间观念也就比较淡薄,做起事情来没有时间的紧迫感,比如陪孩子做作业,其中有一部分家长会边玩手机,边陪孩子做作业。孩子有不会的内容问家长,没问几道题,家长便变得烦躁不安,埋怨孩子没认真听讲,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每天去学校干什么用。长期这样的训斥,使学生做作业或是在做其它事情时,畏手畏脚,只顾察言观色,而忽略了时间,没有了自我。
孩子不能很好地利用时间,计划事情,除了上述原因外,还与孩子的性格有关,比如慢性子的孩子,做事情总能沉得住气。另外,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也会造成他们遇事拖拉,不紧凑。还有一部分孩子在家长的影响下过分追求完美,比如在书写时,总是要重复性的擦写,一个字擦来擦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的作业速度自然要落后于别人,显得磨蹭拖拉。

建议
作为家长,我们要引导孩子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引导他们管理安排好自己时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用故事引领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是对孩子来说,他们还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作为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法帮助孩子认识时间,树立“时间观念”,使孩子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它摸不着,但是我们却能感觉得到它的流逝,我们永远回不到昨天,只能抓紧珍惜每一个今天。当然除此以外,还可以给孩子张贴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让孩子自己阅读相关书籍,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感受一下时间的流逝等方法,帮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二、让孩子体验浪费时间的自然后果
孩子早上赖床不起来,家长不要怕孩子迟到,在进行必要的提醒之后,如果孩子不听劝告,那就选择做“旁观者”,就让他自己承担后果,孩子便会主动树立起时间观念。放手让孩子体验、感受赖床行为的一系列自然后果,才是纠正孩子懒起床的最好方式。
三、和孩子一起制定时间分配表
(一)制定时间表
为培养孩子树立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时间分配表。为了更加形象的表达,让孩子更好理解,可以制定一份时间安排表,对时间进行切割划分。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画一个大圆盘,把孩子每天起床、洗漱、早饭、上学、作业、游戏、休息、睡觉等内容列出来,用彩笔涂成不同的颜色。时间的安排表要尽量详细,把孩子每天的生活环节都标注在上面,严格标注好时间,并监督孩子执行。
(二)准备小闹钟
家长不要叫孩子起床,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闹钟。闹钟可以让孩子选择喜欢的卡通,让孩子自己定好时间,独立解决早上起床的问题。这样不仅帮孩子树立了时间观念,懂得时间的重要性,不再拖拉磨蹭,同时还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年级孩子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比较短,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帮孩子把作业时间也进行划分,孩子做15分钟作业,就用闹钟提示孩子休息,然后再做15分钟,直到作业完成为止。还可以和孩子划定阅读时间,用闹钟解放家长,也让孩子学会守时。
(三)制定奖惩措施
为了让时间安排表不成一纸空文,加大孩子的执行力度,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奖惩措施。孩子做到了就鼓励、表扬,甚至给与孩子奖励,孩子没有做到就惩罚,当然还是以奖为主。比如,15分钟的作业,如果孩子高质量的完成了,那就表扬,每天都执行,就好好奖励,孩子天性爱玩,可以奖励孩子去游乐场、去户外玩,延长做运动的时间等,提高孩子们认真做事,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积极性。
但是家长一定要跟孩子提出明确要求:学习就是学习,要拿出学习的样子来,做到“专心地学,痛快地玩”。
好习惯是需要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下才能完成的。所以,家长要引导、监督孩子按“时间蛋糕”制定的内容来做,久而久之良好习惯必然会养成。当孩子按照时间计划认真执行时,家长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语言、肢体奖励,我们要相信鼓励和赞赏是孩子自主能动性、积极表现的强心针和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