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日(阅读打卡第27天)
阅读书目:《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
今日阅读:part5 116页— 134页
(2025年第三本书)
我的摘录:
对善良的人来说,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良心。
良心的责备比什么都痛苦。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我从年轻时就开始有一种特别的现象,每当我要去做一件不该做的事情时,内心都会出现一个声音叫我不要做。”他所说的内心的声音就是良知。
《法华经》有言:“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人遇到了挫折和磨难,虽然也会有痛苦和挣扎,但是只要熬过去了,就不会再难过。
做错了事,心感到不安,是因为我们原本就是善良的人,但我们都不是圣人,犯错是难免的,受到诱惑也是难免的。
真正的君子即使是再没有一个人的荒野也绝不会做违背良知的事。
人生最可怕的不是磨难,而是违背良知,遭受内心的谴责。
劝人向善时,要根据这个人的实际情况去劝解。不要去说他最忌讳的话,也不要指责他的所有过失。要对事不对人,说话不能太直接,不要长篇大论,要点到为止,不要啰里啰嗦。
“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词婉,容其所不及,凉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随时讲说,随时开导。”
就是说善于感化别人的人,都是语气诚恳,态度温和,用语委婉,能够包容他,理解他,原谅他,同情他,有事儿说事儿,随时化解。
我们总是对自己的缺点能够宽容,对别人却很苛责,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缺点,指责别人的时候,也是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专往别人的伤口上撒盐,甚至希望让别人心服口服,向你跪地求饶。就算你站在真理的肩膀上,也用不着得理不饶人。
如果我们自认为自己是道德高尚的人,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俯视别人、批评别人,对别人的所作所为指手画脚,那丝毫不能证明你比别人更高尚。相反,只能证明你狭隘、刻薄,招致别人对你的反感和反击。
我的感悟:
人生在世,最怕的就是良心的责备。每做一件事都应该思考结果,心安是福。
生活中,尽量不要欺骗他人,否则永远会受到内心的惩罚,让自己的内心永远得不到安宁。
就像书中所说的那个船员一样,逃避不是办法,他最终还是无法承受心灵的煎熬,选择了回家,回到亲人的怀抱。此时,他才感觉到心里安宁。
还有一些罪犯,因为犯错选择了逃跑。逃亡的日子里隐姓埋名,但很多人最终因为良心的不安,还是选择了自首。背着心债过日子,内心永远是痛苦的。
另外劝人向善,也要有方法。
不能说他忌讳的话,不要指责他所有的过失,要对事不对人,说话不能太直接,不要长篇大论,要点到为止,不要啰哩啰嗦的。
生活中我们确实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说话太直接、太伤人,即便是再理,别人也难以接受。点到为止,让他知道自己有错就行,也没没必要啰里啰嗦说一大堆。
你总是对自己的缺点能够宽容,对别人缺这份苛责。有时候还拿着放大镜去看别人的缺点,得理不饶人。这样做只会增加他的反感!
应该理解、包容对方,而不是去指责,要从心理上去体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