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按以往的习惯,先看首尾、前言后记和目录。
突然,一个问题在我的心里升腾,在商业管理上交办的技术,可以用在孩子教育上吗?特别是放手给孩子,让他自己去做事,用行动培养和锻炼能力。
我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本书的阅读之旅(文末有彩蛋)。
01 把事情硬塞给孩子
遇到困难就躲,就永远不会成材。一个人如果不强迫自己学习,就无法活化脑细胞,也无法获得成就感。
对于孩子,不是完全的放养,要有些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技巧性地“逼迫”,努力挑战自己才能得到成长。
那么,该如何让孩子就算勉强自己,也会自发地努力挑战呢?
家长要保障孩子失败的权利,但不能让他遭到过于严重的失败。
身为父母,必须从旁辅导,在真正发生“事故”前,安静地在旁关注,以保障孩子失败的权力。
02 慎选交办给孩子的任务
首先,交付的是“责任”,而不只是“任务”。
1、交办给孩子所谓的任务时,要在语言和行动表明,我交给你的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让他有承担的勇气和决心。
2、有了责任,才会“尽责”,即使出错,也由孩子自己来修正。
3、先考虑交出固定且重复的事情,不从这点着手,更高阶的事情永远无法交付出去。
4、然后一边交办,一边开发孩子的能力。
基于上述四点,要从孩子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筛选出哪些事情是可以交办给孩子自己来完成,比如批改作业,收拾学习用品等,逐渐提升他的能力。
其次,陌生的事情千万别突然硬塞。
如果孩子从没有做过,也没有看大人做过,不应该突然让他来做。理想的程序有三个阶段:
a.大人示范给孩子看;
b.孩子做,大人在旁边看;
C.让孩子独立完成这件事。
最后,注意交办的方式。
1、交办出去的事,不能放任不管。交给孩子做,其实比自己亲自动手做还要困难,必须持续观察他做的情况和进度,还得耐着性子不随便出手干预;
2、完整交办,细心守护。就好像“在后台注视孩子的钢琴演出”的心境是最为理想的。应有的模式是,就在旁边细心观察孩子的行动,但绝不随便出手协助,也不多提建议。相信孩子,完整交办,忐忑不安地在旁默默守护;
3、专业级和初级交办要因人而异。
03 切实传达交办任务的讯息(重点阅读)
首先,自愿是交办的前提。
强迫孩子做事,孩子可能会推卸责任,特别会把无法完成的原因推到大人身上,寻求心灵的解脱,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即使硬塞,也要让孩子自己说愿意。其方法是让孩子握有选择权,具体做法是毫不隐瞒地向孩子表明这件事的困难点,能够学到的技能与经验、完成之后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家长必须清楚表达出对孩子的期望,但不能讲过头,变成“说服”。
万一孩子说“不”,作为家长自然也必须有“被孩子拒绝”的心理准备,务必有替代方案,以免演变成强行说服孩子接下任务。
至于替代方案,仍然要尽可能确定孩子愿意接受的。
其次,孩子有没有个人目标,会影响成败。
交办前,研究孩子接受任务可能性的最好办法是:观察孩子有没有长期的人生目标。
孩子毕竟小,恐怕不会有长期的人生目标,作为家长要帮助他描绘人生目标。
定期(一周或一个月一次)面谈是最有效的方法。问题也很简单,例如“你对未来有什么想法?“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等。就这样重复提问,待到出现答案活有了大致的轮廓,就进行第二阶段提问:”如果要实现目标,你认为现在的自己还欠缺什么?“
孩子很可能会回答”学习成绩更好“诸如此类。有了这样的回答,家长可以准备收网,提出最后一个问题:”我把某某事情交给你,要怎么选择,就看你的决定了,怎么样?“
协助孩子描述人生蓝图,是身为父母的重要工作之一!(此提问的艺术,也是成人可以提升自我的好办法)
然而,有的孩子就算被反复问你很多次,依旧找不出自己的人生目标(毕竟小嘛),是因为他从小受到”规矩“的束缚,所以突然被问到”想怎么做“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感到不知所措。此时不必勉强孩子去找出自己的人生目标,顺势引导他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事上也是好事,先”把眼前的事做得更好“。
再次,孩子被交办事情,心存抗拒很自然,如果平时亲子关系不佳,家长就不能把任务交办出去,身为父母必须牢记这一点。
彼此有良好的互信关系,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亲子关系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解读。家长在交办孩子做事之前,必须先跟孩子建立起充分互信的关系。
最后,孩子不是我们的复制品,做法不一样也别急。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目标和结果好不拖鞋,但达成目标的过程(也就是方法)应充分交给孩子去负责。不多度投注自己的期望,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抵达重点。
04 让孩子的做事能力发挥到极致
首先,你不推卸责任,他就能学会负责。
事事怪罪他人的孩子无法成长。身为家长必须阻止这种错误的想法,教导孩子“必须自己负起责任”。
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的方法如下:
家长本身懂得自己负起责任,不随便批评他人;
家长不以父子等关系强迫孩子接受任务,而是重视对方的个人意愿(平等相处);
家长平时就建立好互信关系,就算孩子失败也不会怪父母;
设法让孩子积累许多成功的小经验,培养自信心。孩子可能不够自信才怪罪别人,保护自己;
告诉孩子“人生是可以掌控在自己手中的”,怪别人是不战而败的行为,一时解脱,长远却陷入痛苦的深渊。
不再分析孩子过去的失败,而是集中全力,思考未来他怎么做才会更顺利。
05 绝不随便出手干预(重点阅读)
首先,孩子出错,不要忍耐,要宽容。
“不随便干涉孩子”的意义其实不是“忍耐”,是以“享受”和“不介意”的心境来形容更贴切。家长的目标是保持“宽容”的心境,塑造自己更大的“肚量”!(这句提醒很棒,确实是另一种心境)
其次,你强给意见,他就不会思考了。
为了培养孩子,有时不得不放下成果。一干预就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提高做事的热忱。
再次,家长一督促、建议,孩子的自主性就会受影响。
被强迫做事做不好。一个人只要下定决定,很容易就能把想做的事情做好,但却难因为他人的催促活指示,完成不得不去做的工作。
如果不能干涉,也不能放任。指导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自言自语”,至于孩子是否参考家长的话,由他自己做决定,家长则耐心等待结果。
最后,想提醒孩子,事实提示最好。
提醒有五个阶段的说法:
第一阶段,事实提示:“你拉链忘了拉哦!”
第二阶段,主官提示:“你拉链忘了拉哦,也太好笑了吧?”
第三阶段,评价提示:“你拉链忘了拉啦,真是不小心。”
第四阶段,建议提示:“你拉链忘了拉哦,还是小心点比较好吧?”
第五阶段,命令提示:“你拉链忘了拉啦,还不快点拉上!”
越前面的阶段提示,越接近有对方判断的中立立场,可避免剥夺孩子的自主性,尽量停在第一和第二阶段。
如果必须用第三、第四阶段来提示孩子,可以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接不接受建议的选择权,在孩子自己。
06 定期与孩子沟通现状(重点阅读)
首先,每天和每周都要沟通。
因为孩子遇到问题,不会主动找父母,害怕被骂。每天每周沟通,尽量一对一,所讨论的主题从已交办事项的PDCA着手。
计划(Plan)、执行(Do)、查证(Check)、修正(Action)
其次,支持孩子,避免盘问。
盘问会损害孩子的自主性,为了避免,应在面谈时由孩子主讲和提问。
如果家长非要主动提问,善用上文的五个阶段提示,就是良好的沟通方式。
面谈时的方式,可应用“情境领导理论”,大致分四种:
1、能力成熟的孩子尽量采取放任形式;
2、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必须从旁强烈提示,适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3、对于有能力但动力不足的孩子,则要加强精神上的鼓舞;
4、有热忱却能力不足的孩子,必须多给予指示。
再次,家长的理解比唠叨好用。
没有顺利完成事情的孩子,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不是建议、鼓励他只要努力总会做到,或是训斥。
其实是“被认同”。“被认同”和是否达成目标无关,而是家长对孩子的认同和感谢。
因为,家长的大脑倾向于“解决问题”,孩子的大脑倾向于“寻求认同”,家长要懂得向孩子表达“认同”和“理解”的心情。
孩子需要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理解认同”。只要用这样的原则来思考,家长的行为模式自然有所改变,也暗示家长的“聆听”远比“说话”更重要。
人有一张嘴,却有两只耳朵,造物主很清楚,要我们“聆听”的时间是“说话”时间的两倍。
最后,没定期限的事就别想有进度。
家长要引导孩子把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然后在每个小任务之间设定一个中间期限,这个期限通常被成为“里程碑”。
后记
书中列举了七个方面的策略,因本文的重点在育儿,因此只详细分析前六点。对交办感兴趣的朋友,把本文的“家长“和”孩子”替换成“领导“和”部署”即可适用。
文中列出的表格很棒,有些需要填写,不要看着简单,务必动笔写写看,收获超乎想象。
最后,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部署的问题就是领导的问题,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