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考察调研时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基于此,给基层减负,不是简单地减少工作量,而是要从制度、考核和实干等多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和提升。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是对基层工作形象的比喻,也确实道出了基层工作的压力和繁重。很多时候各部门争先恐后到基层找“显示度”、刷“存在感”,频繁地把“手”伸向基层,而且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要各的“账”,弄得基层干部每天压力重重。然而,压力太大就会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应付,给老百姓的服务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想让减负落实落地,就要切实减少基层的“压力”从而提升“动力”,就要做好统筹,在部署任务、安排工作时,多一些换位思考和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基层实际,分清轻重缓急,不搞层层加码,该删就删、该撤就撤,该合则合、该减便减。
越是在担子重的时候,越要爱护“挑担人”。要树立重基层的用人导向,使那些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实绩突出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到更加宽广的“舞台”上施展才华。要加强基层干部的能力培训和自身建设,帮助基层干部克服“本领恐慌”,提升工作能力。要避免上级对基层的过度控制与不当干预,该严格管理的地方坚决严格管理,该放手的地方也要敢于和善于放手,让基层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基层的工作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雪中送炭的指导和帮助,少一些求全责备和不必要的指责批评,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鼓劲,扎实做好严管厚爱文章。
牌子挂了多少块,下基层检查了多少次,信息上报了多少条,满意度测评得分几何……这些“指数”再漂亮,都不如实打实的招数和成效拥有说服力。庞杂的“考评指数”如果设置不科学不严谨,不仅于事无补,还会给基层带来沉重负担,让基层减负偏了航、走了行、变了味。“指数”是抽象的,更多的是“对上负责”;“招数”则是具体的,是“对下负责”的直观体现。基层减负工作,要在虚无的“面子”上做减法,在实在的“里子”上做加法,真正做到减“负担”不减“责任”、减“形式”不减“质量”、减“水分”不减“成色”。对此,我们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通过“去伪存真”引导基层党员干部“从重数据到重实效、从重数量到重质量”转变,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实效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