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女性+好妈妈,女神们该如何平衡——答案就在这本好书里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女神节,也开启了3月的女神月,因此本月静姐的好书共享也都将分享女性成长专题的书籍,本周重磅分享的,也是我自己很喜欢,读了三遍,极力推荐的,来自李一诺的《力量从哪里来》。

一、关于本书和作者——李一诺

初次知道李一诺,是在2021年,在一个商学院的读书对话直播中,看到一个瘦瘦的,虽然没有精致妆容,但是侃侃而谈,眼神和话语间充满智慧和力量的知性女士,讲她做教育做一土学校的理念和经历。

搜了搜介绍,被女神的经历震撼了。18岁保送清华,赴美留学获生物学博士,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比尔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奴隶社会”公众号的运营者,一土学校的创办人,三个孩子的妈妈,看完这一串介绍,你一定跟我一样惊讶,太牛了,一个人怎么能做到这么多。从此我开始关注她的公众号和直播,关注她的新书。也就是今天要分享读书感悟的这本《力量从哪里来》。

乍一看标题,会以为是传统的传记类或成功励志书籍,但是当全本读完后,再次惊讶了,揭开金光闪闪的履历背后,女神是如此的真实,接地气,正如她公众号的Slogan,不端不装,有趣有梦。一诺分享了自己从到美国求学,再到麦肯锡、盖茨基金会、做一土学校,教育三个孩子,一路上的真实成长经历和感受,同时分享了她自己总结的底层认知和智慧,读完受益匪浅,非常值得多次精读的一本好书。

二、[endif]读书的感悟点

随着年龄增长,经历了三年的口罩时光,最近第三次再读,感悟又不同。

我自己总结,主要有三方面,女性的职业成长之路,家庭角色尤其如何做好妈妈,自我觉知和实现

总结完,发现感悟太多,哈哈,我决定分两篇读后感来写。本篇先写第一和第二方面的感悟。


1、关于女性职场成长之路的感悟

很多女性在职场上没有再上升,很多时候是败给自己的“不敢想”,“不敢争取认可和支持”

一诺总结的女性职业成长之路上的三大障碍,我自己一样也会有。

等待皇冠:秉承“是金子就会发光”的想法,等待被发现,等待被认可。

羞耻感:主动要求晋升是追求名利的一种表现,是可耻的。

不务正业:花时间在跟本职业务无关的事情上,比如社交关系等会被认为“不务正业”。

我们总抱着这三种思维裹足不前,打破这三大障碍,做好工作的同时,要主动出击,主动表达,寻求支持,而不是被动等待

最重要的认知到这三种思维背后的底层认知是:对自己的不认可,不完全接纳,将对自己的评价交由外部,而不是自己的内心。


从初入麦肯锡一名小团队长,一路打怪升级成为董事合伙人,一诺提到的学会做领导的三条“捷径”,也是做一个好领导的三个特质,对我们的职场成长很有帮助。

对我自己而言,感悟深刻的是第二点,学会“砸墙”,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时候是因为组织结构形成的“墙”,而要继续推进,要先从人开始“砸墙”,找到事情关键决定者,从他的视角沟通,共赢,而非零和,讲好故事,坦诚沟通,进而不断影响关键决策者。而“墙”被自己砸开之后,还要重建,主动为新的方向建立“匝道”,也就是俗称的“打样”,但这个打样是“砸墙”者积极主动的打一个好的样,让团队、合作方知道下一步的通路。


2、关于如何做好妈妈的感悟

虽然自己还没有孩子,但是经常听身边的朋友们说养育孩子的艰辛,很多因为时间、精力、金钱的担忧,不敢生二胎了。而超人一诺事业辉煌的同时,还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怎么做到的呢?

分享我读完后感触最深刻的一点:即养育孩子的最重要的关键点是构建【安全感】。

什么是【安全感】?不是我们理解的更好的物质条件、更好的学校等等,而是完全被接纳,无条件的接纳和爱。

看到书中写到,《游戏力》作者,科恩博士的书中的一段话:“你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这样一个成人,让你觉得你是被完全的接纳的,你做什么都是可以的,都是被接受的。我希望你的孩子长大以后,如果有人问这个问题,他们可以很高地举起手说:我有,那就是我的爸爸妈妈。”,一种莫名的感动,感动能做到这样的父母的伟大,感动庆幸自己的父母给予的一切,感动地希望未来我的孩子也能做出这样的回答。 

书中还有很多和孩子相关的,看完让我们深思的金句:

比如:每个孩子都自性光明。要用“心”和孩子在一起,放下自己,与孩子深度链接,给孩子创造100%被接纳,安全感,会发现孩子有很多惊喜,和孩子共同前往一个你不曾想象的世界。

赶紧找来书,看看吧,一定收获满满。



3、关于职场女性+妈妈,如何平和的感悟

作为职业精英女性,一诺也经历了从不敢生,到养育三个孩子。

对于问到工作和母亲的角色如何平衡,一诺坦诚的回答:平衡不了,不要对平衡有执念,生活最终是取舍。

的确,生活是琐碎的,我们都不是超人,都不完美。纠结的时候,看看自己真实的内心,允许自己脆弱和真实;彷徨无助的时候,接纳自己的痛苦;焦虑恐慌的时候,先放下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吧。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做当下能做的最好的选择,未来就会是它最好的样子。

最后以书中分享的,非常感人、深刻的一首诗纪伯伦的《论孩子》,

来结束这一篇的分享感悟吧,也送给已经为人父母或者未来要做父母的你我。


论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以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相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

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下一篇读书感悟,将继续分享我读《力量从哪里来》的第三部分,关于自我觉知和自我实现部分的感悟,欢迎持续关注。

如果你希望与我一起共读和分享好书,欢迎私信我,加入好书共享群,每周共读一本好书,共赴一场思想盛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