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陪儿子逛万达,碰到以前老同事小丽,正在陪女儿学画画,从原单位出来后,依托原有的经验,自己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平时各忙各的,除了偶尔业务上有交集时通个电话外,很少当面坐下来聊天,几句家常后,小丽自然把话题绕到工作上,她叹口气说“现在户外不好做,客户少了,价格低了,现在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小丽经营着一家以户外为主的资源类广告公司,踩着房价飙升的节奏,资源类广告公司手握丰富的阵地资源,着实过了几年钱多事少的好日子,如今遇到经济大环境不景气,传统媒体受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挤压,日子每况愈下,特别是高速公司两边的户外,从以前的香馍馍成了如今的鸡肋。
“最气人的是现在的房产公司,抠门的很,竟然以月为单位签合同的,现在户外空置率这么高,与其说让阵地空着,还不如果签了这种短命合同,总算还能捞回此成本,出钱的是老大,谁让我们是苦逼的乙方呢?”小丽愤愤的耸耸肩。
以前做同事时,小丽每次开会发完牢骚总要习惯性的耸耸肩,这个习惯一直没改变。
“尤姐,你公司以策划设计为主,应该影响不大吧?” 小丽说完用眨巴着大眼情期待的看着我。
“嗯,影响不大,我一直在做减法,业务上从原来的大杂烩,专心打磨3项主打业务,客户数量也在做减法,根据公司深度服务的能力范围,留下来的都是精选后的vip客户,以前奉行大而全的做事原则,就象四处挖浅井,精力耗尽,却没有一口能持续出水的深井;现在本着做精做专的经营理念,把所有精力集中在挖三项主打业务的“井”上,只要不断的深挖,总有一天能见到源源不断的甘泉。我也算完成从思想到行动的微转型吧。不过,我们的设计业务繁杂琐碎,你向来是看不上的。”说完看小丽又在耸肩,应该对我的话表示不满。,
她果然拉高分贝说“可是现在,我连这种设计的小业务都很难成交,眼看户外广告的饭越来越难吃,我也试着转型,也尝试着接过几单设计生意,可是太烦了,没完没了的改稿,好不容易熬到定稿了,还得再次改稿,还是甲方说了算,谁让我们是乙方呢!
小丽再次无奈的耸耸肩,转身发现女儿画画已结束,满脸歉意的与我匆匆告别,拉着女儿赶下一个节目去了。
看着小丽匆忙离去的背影,她那句“甲方说了算,谁让我们是乙方呢”的话,在脑中来来回回,不知从何时起,潇洒的小丽有了小媳妇般的乙方心态。
我一直坚信,甲方与乙方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成就,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以一份信任回应另一份信任,在深入了解的磨合下,共同创作出满意的作品,彼此成就,最终一定是双赢的结果。
想起几周前,一位从事保险的同学兴冲冲的与我分享她的一次高要求签约经历,她说那是她从事保险20年来,遇到的最有挑战性的一单业务,这个客户对合同上的条款是逐条逐句要求解释的,只要有一处解释的不清楚或者他不能理解,这单业务估计就黄掉了,近3小时的解答后,这位客户最终愉快的签下了这单合同,临走时才知道,这位刚签约客户的身份是一位律师。
听着让她眼神发亮的分享,有着20年广告从业经验的我,能感同身受到她从内心迸发的快乐与满足,客户的认可,就是最大的肯定;每一单业务都不可能轻易的成交了,那是一场用20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应对随时随地的临时考试,是考完试后拿到高分的快乐,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考题,当最后一个条款解释结束,这张卷子的成绩在客户心里也自有答案,签约也成了水道渠成的事情。
我与同学认同销售的最好状态是:你刚好需要,我正好专业;是一种建立在需求与供级公平对等基础上的彼此交付,并不是小丽委屈无奈的乙方心态。
两天前,我的一位vip客户发来微信截屏,同行夸他家的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和排版风格做的很好,向他讨教制作经验,客户在推荐我公司时给出的高度评价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与肯定,第一时间转发给公司的小伙伴,那种象捡了个大宝贝般的乐呵在公司所有设计人员脸上荡漾着,我相信那一刻大家体内的多巴胺象刚跑完步一样,酣畅淋漓的快乐着。
就象跑步会上瘾一样,从三五公里起跑到10公里打底,人的自我要求会随着一个个台阶的跨越逐级提高,对再签下的每一单合同,公司每个人都希望再次收获被肯定的点赞,希望与客户达成共同识,进入彼此成就的双赢状态。
每次对设计出来的初品,反复问自己,能不能更好一点,可不可以再好一点,在这种死磕的状态里,完成一个又一个孤本作品。
丢弃委屈无奈的乙方心态,在彼此成就的目标下,努力共嬴,才是甲方与乙方最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