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黑暗,可以仰望星空

“妈妈,快看,好多星星!”

我从刚断电的屋子走出院子,朝着孩子声音和引导抬头看天,哇噻,星星很亮,还满天滑动。


被困乡下差不多三周,这期间我们常常在大自然玩耍,小河边抓鱼,阳光下奔跑,不亦乐乎。但今晚的确才是第一次,在夜晚里抬头仰望看到这样的星空,当然,能看得如此清晰也是因为在黑暗里。


印象里上一次认真看天是专程去木兰湾观星的那个春天,星星又大又多极其震撼,国际空间站还在那晚被我们肉眼捕捉到。

木兰湾的星空


今晚的断电看星插曲提醒我,时不时还是要多抬头仰望。黑暗里反而是可以更清晰看到星空的,就如同很多光必须从裂缝里射进来,很多礼物是在我们拆出层层包装纸的那个“挫折盲盒”里发现的。


最近儿子参加一个英文演讲,论题均需来自时代热点里的民生问题。他列了五个选题,其中的《让更多孩子在父母怀里入睡》的关爱留守儿童被老师选中了。


和我熟悉亦不太熟的人在我朋友圈里看到对孩子陪伴都是极其认可称赞的。我常被问如何做到高质量亲子陪伴,但他们应该看不出我儿子五岁那年的“孤独”和曾经被调侃“留守儿童”。

那年我在广深两地跑,基本每周回一次家,但我还是可以做到每日视频周末全身心陪伴,确保每日讲故事时光(异地就视频讲),还有给他提供的大量绘本和各色画笔,所以在很多人眼中,他依然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只是,后来在他生日愿望里“我希望每天都和爸妈在一起,如果不能马上实现,那至少也要隔天见面”,让我陷入思考,孩子似乎需要更多陪伴了。

三个月后,我暂停了上升期的职场生活,回归到家庭。也因杂志一句“最好的亲子陪伴就是你们在晚上7点到9点里一起做在一张大桌子上,可以一起也可以各自做自己心流的事”,我给我俩安排一个亲子陪伴间隔年,就如杂志中那样,我们在一年里的很多傍晚,坐在大长桌上,一起阅读,孩子也画了很多画。

一起做手工

各自阅读

孩子们成群涌入我家

安静的画画

坐地铁时的随手小画

亲子阅读后的互动和延伸

给爸妈写的信


通常说来,“留守儿”并不是美好的体验,但却因为我及时调整,把它变成我们亲子关系里最好的时光。而令人欣慰的是,孩子能和我常常去探讨问题。就比如这次,还交流梳理出一篇看起来不错的文章。他说,他要好好准备这篇演讲稿并在适合的时机场合呼吁关注留守儿童,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美好的童年,都应该在父母怀中去入睡。


生活里发生“糟心”事儿并不害怕,只要训练从中去找到原因的习惯,找到意义找到方法,就能找到让我们前进的光和力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