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床,心香一炷,任思绪漂浮。
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听说近几年老家有了拆迁规划,也是因为老父亲和老母亲热衷于此话题。虽然我在一直安慰两位老人,不要有设么顾虑或者是一直不能割舍舍不得。其实,在我的心中也是分明难以言表的依恋之情,因为多年传统思想的教导,对家乡依恋应该就是不忘祖了吧!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想到哪里去?年龄过了不惑那年我就经常自己这样问自己,不是刻意的想,有些年头自己往外蹦,看来是到了“开始怀旧的年龄”了。
上小学之初时候,我的母亲就告诉我要“孝顺父母”,而年龄小就只能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比如挑水两头都只盛半桶水,歪歪扭扭到家剩不下多少。再就是在家烧饭看着两个妹妹,说是做饭其实往往只是烧开白水溜溜干粮如此而已......但是,有一件事到如今仍是记忆犹新,那就依然是母亲的教导:“对你爷爷奶奶好就是孝敬你的父亲。”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只要是家里包水饺,做鱼吃等等改善饭食,俺娘不是放到笼布里(盛饭的一块专门的棉布)让我送去爷爷奶奶家,就是我牵着年迈的穿着大棉鞋的爷爷“突突踏踏“(走路不利索了)到我家来吃饭。
一直走在求学的路上,初中高中到大学,然后分配到离家几里地的家乡中学母校任教,再到娶妻生子。家庭变故,爷爷奶奶先后去世,我仍记得最后见我生病的缠着小脚的奶奶的场景。本来已经糊涂了的她回光返照,认出了我们夫妻二人叫着我和妻子的小名,让我思念直到如今。再后来,乡镇合并离家更远十几里,后又调到县教育局上班......奇怪的是,离家乡越远越是不舍,每一次回去都是热切感觉异常。
怪不得人家有的作家领导爱国者经常念叨“家国”“国家”?不就是这样的一种通感吗?一个人一个单个的个体,就应该最终打通时间与空间感。建立链接,把自己的历史、经历、身世、家族勾勒成形才是正道。生命定位与群体的坐标系里,找到自己的来龙去脉,立身与生命族谱中才是完整的。
因此,我反感于对单位对平台不珍惜甚至是诋毁的人和事。人心惶惶连人情世故红白公事都演变成“地下特殊事务”;我也反感有的人推波助澜袖手旁观连起码的谴责都不能;......人心不古,以此类推,推而广之,我也主要是害怕家乡真的大幅度拆除,夷为平地后的思乡之情去往何处倾诉;更是担心有朝一日父母去世,兄弟姊妹由亲人变成亲戚。甚至是有点忧国忧民,为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人”忧虑着急,您赞同吗,亲?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英国一千年过去,小镇依旧,乡村依旧,英国人的灵魂依旧。文章的名字是《乡村是英国人留下的一条老命》,和我心中的有些想法真的不谋而合。不论国内外,人们对自己故乡的眷恋和认同,首先是对自己的认可与自信。而且,人家在乡村整顿之初近一个世纪之前就成立了“乡村保护协会”,甚至于英国的剑桥和牛津大学就是坐落在千年的农村小镇。千年啊,同志们!当然,我们不必吝惜那些已经破旧了的土胚房、烂垃圾、落后习俗......但是,我们无比保留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精髓。还记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小偷针,长大偷金?”“一辈子没好妻,几辈子没好子?“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惯子如杀子?”“山老鸹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哈哈哈,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们,我们真的要感谢我们的“根文化”!
我们是家乡的儿女,是传统文化的子孙!情归何处乡关何处灵魂则依赖寄托何处!再落后,家乡也是我们梦的起点,孕育着你我希望起航的“根”。所以每每想到这里,我就非常想念自己的所有的过去,我的发小,一起玩泥玩土玩藏猫猫一起学习一起打架喝汽水的伙伴们;想念我的大娘婶子大爷叔叔我的爷爷奶奶;也包括我那不值钱的祖宅家宅。
做人不忘祖,勿忘祖父祖宅祖教诲!还是把她建设的更加美丽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