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已许久,气候宜人地让人总是产生一种错觉,仿佛还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天空又下起零星的小雨,清凉清凉的感觉。校院内的杨梅树上,麻雀悄然隐没在浓浓的绿荫中,啄食着略带娇羞的小杨梅。最早生长的那些杨梅,在几次小心翼翼的试探中残败,下一批的成长便缤纷而来。
美好的事物似乎总是不能继续,父母的一个视频对话把我拉回了现实。聊天时,看着父亲在吃着粽子,我才意识到真的入夏了。
不知不觉已快端午了,父亲的大粽子又唤起了我的馋意。端午免不了吃几个粽子,藏几个咸鸭蛋,嘬几口雄黄酒,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泡个艾叶澡。
南方的端午节,习俗总是让乡亲们耐人寻味,例如赛龙舟,饮雄黄酒,包粽子这样充满意义的事,总是在端午前后的浓烈气氛里举行。记得很小的时侯,父母还经常给我们洗艾叶澡,听说可以防蚊虫,驱邪,避灾。对于这些美好的心愿,在年幼的我们的心里,或许是关于端午节最深刻的初始记忆。
关于端午,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我国历史上,该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人们荡舟江河之上,为了寄托哀思,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而粽子的由来,据说百姓们害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渐渐演变成了吃粽子的习俗。不管端午的由来如何,屈子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如今,又将是一年端午时。每每到端午节,我便是兴致勃勃,想着能划龙舟,与人相竞,别提多开心了。只是不知道从何时起,赛龙舟对我来说成了一种奢望。上高中之前,家人总觉得我还小,不让划。上高中后也算是个小大人了,却很难赶上端午节放假,仅在高二那年,狠狠的划了一下午,回家后,才发觉手臂脱了好几层皮,火辣辣的感觉还是很开心。
今年的端午节,在外上大学又回不去了,对于端午的馋意,也成了另一种奢望。回忆中的端午节很有趣;回忆往年在家吃粽子时,蹲在灶台旁等待煮熟的粽子香味飘溢鼻翼,大把大把地流着口水的模样,母亲的笑颜便开出了花。而今只有父母俩个人在家,吃着自个儿包的粽子,我却快乐不起来了,真想冲回家,顺便解解馋。
关于作者:刘韵风,一个三观比五官还正的大男孩,被读者朋友誉为“忘忧风”的90后情感暖男,也是江工最有故事的中文系学长。已出版《韵风文集》《缘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