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书中的一篇内容——《语词的石化》,中间有一段话这么描写:语词夺去了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个人性,把它们一般化了。就拿那些有语词可表示的极端心境来说,一种痛苦不同于另一种痛苦,一种欢乐不同于另一种欢乐,每个人都将按自己的经验来理解,结果还是夺走了你的痛苦或欢乐的个人性。愈是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就愈是难以表达。有独特个性的人每每感觉到这种不能表达的痛苦。
读着这段话,突然想到了读书这件事,有一点小小的感受。
读书,我们不只是读作者写出了什么,更是读他没有写出来的东西,而这种东西恰是吸引人去读的关键,也是完完全全属于读者自己的。
正因为个性化的感受无法用语词表达,书就表达在了语词之间,而这种语词之间的东西,就得见仁见智了,它将会与读者的独特经历、感受及自我认识等发生不一样的碰撞,从而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意义,所以不同的书被喜欢读书的人称为自己的“精神食粮”。
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受在平均化的语言中和自己不期而遇,这种欣喜,书能给予人们。但这些相遇不是一见如故,也不是所有见过这些书的人全都能领会这相遇的意义,这需要读者有自己的生活经历,独自细细体会过并思考过它,最好留下了一些疑问,这样,当读者在书中遇上那些瞬间的时候,才会在语词之间感受到它们。
书的魅力在于字里行间,很多人都有自己喜欢看的书,并且同一本书在不同年龄段给他们不同的意义。书中的语词是固定的,变化的是人的经历和心境,所以在不同年龄读同一本书,就会在不变的语言中遇到那些字里行间并不存在的东西,那些东西正存在于读者那时那刻自己的心中,而那些东西也因人的成长而变化了,所以,一本书对不同的人或者对同一个人的不同阶段就会有不一样的意义。
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是一个个点,个性化的东西流淌于语词之间,它将点连成线,用线铺成面,最后才会发展成比较完整的个体,正如文章里所说“我们忽略了比较和缓、中间的状态,更忽略了一直在进行着的细微的状态,而正是它们组成了我们的性格和命运之网。”
能表达出来的不是全部,无法表达不代表不存在,语词的领域终止之处,存在的领域并不会终止。
读书!一定要读书!读书里用语言表达了的内容以及存在的东西!在书里你一定会遇上让你醍醐灌顶的瞬间,那很可能就会帮你解决生活中或心中遇到的坎儿,疗效可真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