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
以下是正文:
1.苦难就是苦难,苦难本身不会带来成功?
三年大疫确实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节奏包括我自己,
每晚刷抖音的时候经常刷到余华《活着》那段: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但如何判定什么是苦难呢?深圳的环卫工人半夜4点半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但是她会认为这是苦难么?不,她只会觉得这就是生活,当她认为这是苦难的时候,她会努力逃离,前提是她有选择。
所以在我看来真正的苦难是没有选择的苦难,但凡一个人所经受的苦难不是没有选择的,那便不是苦难,你因为想实现一件事情,获得一个结果所经受到的挫折,并不能认为是苦难,而是你所选择的过程。
正因此,《活着》里福贵的真正的苦难,是在那个时代中他没得选。
而明天到底有没有可能发生:“他给了你所有选项,却唯独不让你选择”的情况,
我想我应该有所准备。
2.180°转弯的自我理解
不可否认,拍脑袋决策也是一种决策。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11月的时候我跟朋友在聊,现在社会所承担情绪压力很大,再没有什么措施的话出现社会问题的可能性很大。但奇怪的是那个时候并没有看到任何放松的迹象,或者说预备放松的措施,比如降低媒体关于相关内容报道的热度,转移关注焦点。上下全体还是统一口径,不动摇,KOL们各种冷嘲热讽,
但刚转到12月的时候突然相关放松政策齐出,未免感到诧异。
KOL们依旧是冷嘲热讽,拍脑袋决策法,煎烙饼决策法,
有意思的是批判风控的是他们,讽刺放开的还是他们,或许大部分意见领袖就是以没有立场的立场作键政吧。
回到以上话题,180°转向到底是有没有经过慎思的,我想是有。
在一个异常庞大系统里,决策的目的立场是必须是要非常清晰的,因为本身在系统首端决策之后到系统的尾端可能就会发生很大偏差,如果相关决策有缓和的空间,系统中非常容易造成多种解读,从而导致政策实施非常矛盾从而引起更大的执行偏差。
一种不具体不清晰的决策,可能A地方认为是要放开,B地方认为还是要清零,C地方慌了开始摆烂
最终更大社会乱相必然发生,而结果还是一样。
面对疫情,只能是二进制。
3.无止境的衰退
首先要认识到我们处在大周期还是小周期,遗憾的是无论是大周期还是小周期,我认为都处在末端或者是开端,
以百年计算的大周期,我们处在新一轮纪元的开端,必然是冲突,重组,重建,为这阶段主旋律,
以十年计算的小周期,我们处在这一轮大放水,大刺激的末端,已转向下一轮的通缩周期,
我们没办法绕过去,很痛苦,衰退必然产生也在开始,但重建的这个过程希望依旧在,保持谨慎乐观。
4.增量在哪里?
几乎所有身边的朋友都在思考行业的增量在哪里?不只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也都遇到这个问题,突然发现所有人在存量里博弈,这个过程会很艰难,刺刀见红,富贵卷中求。
前几年还有所谓的大风口,说风起时猪都会飞,现在发现不仅风停了,潮还退了,还水里面的不仅怕被发现裸泳还要担心被掉下来的猪给砸死。
那还有机会吗?有!每次大衰退,都会产生新的产业结构,这个过程既是挤泡沫的过程,也是新事物不断挣扎出现的过程,但每一轮社会进步所产生新的产业一定是更加进步的,更多一部分人会失业,或者从事低端行业。
不再思考哪个行业有机会,哪个行业都有机会。
5.我该怎么做?
胆大心细,保持怠速状态,随时启动;
永远是学习最悲观的预期,抱有最乐观的期待;
白头发多了不少,要用霸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