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五,下午上了四节课,为了照顾远路的同事回家,学校一点半上课,中间没有大课间,因此4:50就早早放学,平常忙碌惯了的我开着电车,不自觉的走向了田野。
田野里仍然是一片金黄,夹杂着绿油油的庄稼苗,黄的是刚收割的麦茬,绿的是点种比较早的花生苗和玉米苗。夕阳快要下山了,失去了中午的毒辣,微风吹来,渐渐驱散白天的闷热空气。空气里还散发着麦子成熟的香味,田野是那样的寂静,偶尔有一两个农人在收拾着田间的碎麦秸秆。
迎着习习的凉风,我的眼前不觉呈现出几天前田野里边忙碌的景象:麦子收割之前,我们这儿下了半年以来有史以来的一场大雨,人们趁着墒情好,忙着进行麦稞点种,田间地头停满了大大小小的三轮电动车,两轮电动车;地里的人们带着遮阳帽辛勤的劳作。太阳虽然毒辣,他们也是从早上干到正午,其场面不觉让人想起白居易的诗: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忙活了几天,小麦就在高温的催促下成熟了,便又有无数辆收割机在地里穿梭竞赛,一粒粒颗粒饱满的麦子被驱赶着跑进了农人的拖拉机车斗,人们满脸流汗的谈论着自家的收成,早已经把连日来的疲惫忘得一干二净。
收完麦子便是补种浇水,一家比一家动作麻利。
而今,广阔的田野里再也看不到风吹麦浪的场景,随之而来的便是探出麦茬的绿油油的下一季的作物。
坐在田间地头,我在想中国的种植模式,随着现代化机器的到来,应该有大的改变了,一直以来,老百姓的种植随心所欲,因此,好多粮食虽然丰产了,但是并没有卖到好的价钱,比如去年的大蒜,虽然丰收了,但是种大蒜的全都赔了本,因此种植面积大量锐减,今年大蒜的价格又有较大的上涨,人们又在计划着下一年的种植。假如中国能够计划种植,和卫星互联网接轨,调控种植面积,那么老百姓的付出就会有合理的回报。
假如国家在种植面积,种植模式,用药,种子等各方面进行调控,引导百姓合理的使用中国耕地,走绿色健康的种植模式,中国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老百姓才能真正的获得存在感和幸福感。
2019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