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在学校没有手机玩,最快乐的就是每周去一次书店,买一本青年文摘和意林,高三的时候几乎每个星期一本,毕业的时候已经攒了厚厚的一摞啦(书在老家放着,没有照片)。
当时真的两天必看完一本,没书的时候就看以前的 有的已经看过了好几遍,因为是青年文摘和意林都是短篇的,而且故事都特别有意思,短短的也不用耗费大量的时间,课间也能看一个小故事。而且看的时候旁边必有一个小本子,记下来自己的感受和一些好的句子,平时写日记感悟也挺多的,时不时就能来两句,但是现在,唉
毕业以后看见有卖意林和青年文摘的,买了一本,却怎么也不想看,我的时间一直被手机占据着,一直在吸收没有营养的易忘的知识,脑子里半天想不出点有文化的东西,越来越觉得自己没有文化了,像一个白痴。
阅读和写作是有着深深的联系的,就算文笔不好,但是墨水多,可写的也多啊,只要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就不一定是一篇差文章。
大一的时候还读了几本课外书,但是阅读量可以说是很少了,再读书时甚至有一种陌生感,真的太不喜欢这种感觉了,明明以前的自己那么爱读书。
昨天晚上在想这个事情,所以就开始决定每天读半个小时的书,享受而不是当做任务,不读书脑子都愚钝了啊,杨绛说:你的问题在于书读的太少而想的太多,很多问题在书中就迎刃而解了呀
第一本《当你像鸟飞往你的山》
希望可以享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