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字是《室内空间营造》,空间的营造其实就是视觉的欺骗,在以前人们会在客厅的墙壁上安装一个大大的镜子,由于镜子的反射,凭空营造了一个不能使用只能看的空间,这绝对可以说室内空间营造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营造——欺骗眼睛。当然还有一些空间类型,其实无论空间类型怎样的变化,它最终是以挤压空间为手段,再去营造空间,反而有些笨拙。当然不乏有一些很巧妙地营造空间,用的对比,用空间的矛盾……但这些手段都难以在几十平方内实现很好的空间营造效果。
我的这一次作业,尝试在三十多平米的客厅去实现一个很好的空间营造效果,营造的效果全凭想象,最终的营造效果怎么样恐怕只有实地建设后去感受,这也很难去实现了。
设计说明:
这个方案是为三人合租的情况而设计,整个空间差不多 100 平方,每个人卧室平均在 10 平方,卫生间大的有 6 平方,小的有 3 平方;从户型上来看值得注意的是客厅面积达到了整个空间的三分之一,有 33 个平方;而我的设计也是围绕着三人合租的公共空间——客厅、餐厅来设计的。
·客厅采用了下沉空间的设计,原因是想把这三人的公共空间完全、充分的利用起来;下沉空间的设计不仅满足了三个人对于客厅的使用,而且即使来五六个朋友,总共八九个人互动起来空间也是完全充足,并且在对角处设置了一个小台阶。在客厅的西面设置了几个长短不一的长置物板,从空间上加强了横向的纵深感,并且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存放书籍,在其上方增加了一个投影仪,构建了一个家庭影院,可和朋友们自在的在家中看电影或者也可以在寂静的夜晚打开暖黄的台灯,从背后的长长的书架上随手抽出一本书,细细的读起来……
·在客厅的东面,颇为大胆的采用由重色木板组成最高处两米多高的“片石叠山”这常用于景观表现的元素,并且山从两边底部开始延伸,在中间却增加一个置物架,为的是强调其箭头的形状增强山的整个向上的“态势”与西面墙上密集的书籍形成呼应共同向中间进行“挤压”,这时下沉空间的作用就完全体现出来了:通过对比和矛盾感以及压迫感来整体增加下沉空间带给我们的宁静感和放松感,并且下沉空间的设计没有单纯的采用木质,而是采用了现代化的水泥材质,从心里上也增加了下沉空间所带来的安全感。在设计过程中为来防止两米多高的木制叠山所带来过强的感官感受,在它的前方增加了很薄的浅色木格栅来减弱和切割“山”所带来过强的压迫性。在夜间时,当木质叠山的背光打开后,整个西面的墙被隐去,只剩下层叠起伏的“群山”,从视觉上进行了纵向空间的无限扩展,目光经浅色格栅切割后更添其飘渺气氛和空间感。在格栅材质上我最初采用的是哑光钛质金属,夜晚效果非常棒,隐隐约约,层峦变化非常丰富,但白天时由于光线过强所造成的反射会形成较为严重的光污染故退而求次采用木质浅色格栅。南北方向的下沉空间的台阶有两阶,一底一高的形式方便坐在下沉空间的台面上脚踩低的台阶,保证良好的坐姿舒适度,并且跟朋友们坐南面的台阶上不管晚上还是白天都具有不错的观景效果。
·餐厅设计中设置了一个水泥台面,一是为了与客厅进行一个设计上的统一;二是固定餐桌的东西向的移动,具有一个理性秩序感,拉开后的餐桌最多能满足十个个人共同聚餐,为朋友们来家里聚餐庆会提供可能。餐厅西面的背景墙没有单纯的放一长幅山水墨画来烘托其山水写意味道,而是在墙上凿进去了一个长条空间,并排放了一排姿态各异的山石,其设计上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日本的“枯山水”所注重的形式上的象征和心理感受,本来是想做“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那种效果但是这样摆放必然会过密,与山水艺术中的留白冲突,也达不到预想的“枯”和“寂”的艺术表现。
·其他地方可以设计的地方不多,或者说需要非常细微的设计;其中每个人的卧室设计了一床、一柜、一桌、一椅。很简单,仅满足了基本的空间需求,没有多余的搬弄;两个卫生间都具有洗浴的功能,大一点的卫生间做了一个单独的洗浴空间,不耽误洗手池和坐便器的使用。入门左侧依墙做了一个鞋柜和外衣柜的集合,在鞋柜上方的平面做了一个垫子,方便穿脱鞋子。厨房的空间没有特别的设计,取消了门的设计,扩宽了厨房与餐厅的通道,免得在聚会时会显得空间的狭小和局促。
效果图展示:
凑合的看吧,压缩的图,原图tif格式太大了没法上传。
自认为看点又何止是空间的营造呢?、
哈哈,一方面对于设计自信爆棚,另一方面面对知识、理论、以及对大师作品的研读又抬不起头;看的,知道的,研究的太少太少。
这个假期好好的整理下这个学期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做设计太有意思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