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俄国著名文豪普希金疯狂的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郎才女貌”的两人一拍即合,迅速成婚。可是两人的兴趣爱好截然相反,普希金视诗歌如命,而娜坦丽却对诗歌毫无兴趣,甚至有些反感,她总是要普希金陪自己跳舞玩乐,出席各种豪华晚会,为了维持体面的生活普希金欠下高达六万卢币的债务,最后还为她和宪兵队长决斗而死,一颗文学巨星就此陨落。
当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将对方想象的完美无瑕,把他(她)的优点无限放大,完全无视缺点。反之,讨厌一个人的时候,则会把对方贬低的一无是处,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恋爱中的晕轮效应”。
为什么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晕轮效应”又是怎么回事?
初次看剧时,我们总会对主角的颜值格外的挑剔,随着剧情的深入,我们又会被演员的人格魅力吸引。
“晕轮效应”是由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所提出的理论,它是一种影响人知觉的因素指的是在人际知觉中,形成以偏概全、以点盖面的主观印象。这种带有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亮形成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使人完全看不见其他,所以被形象地成为“光环效应”。当这种晕轮效应放在我们喜欢的人的身上,就会让你像是被装上了屏蔽器一样,自动忽略他所有不好的一面,甚至缺点都变成优点,追星也是同样的道理,人们眼中的偶像,总是头顶光环的“完美形象”,不允许其他人有任何质疑,一旦有人反驳,粉丝就会恼羞成怒,认为这是对偶像的亵渎,因而当负面新闻爆出时才会如此让人难以接受,甚至变得疯狂,失去理智。
形成原因:知觉特征——整体性有关,我们在观察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它的个别属性孤立的进行感知,而是把具有不同属性部分的对象知觉为统一的整体。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会凭借经验“想当然”做出判断,“”以貌识人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通常会仅凭几面,就会在心中对这个人的整体做出判断,所谓的“第一印象”正是如此。因此造成“晕轮效应”最大的原因其实正是因为我们狭隘的视角,我们得到的一切仅仅是我们推断的,因此在恋爱中,“晕轮效应”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困扰。
最经典的莫过于“投射”现象,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我们会将自己的心理认知强加在对方身上,不论对错,这种投射现象的发生,往往是无意识、非理性的,很多女生在恋爱中都会“缺乏安全感”,就是因为过度的“投射”现象,一旦对象有一点异常,就会下意识在心里做出判断:不打电话一定就是出轨、语气稍微严肃就是不耐烦,冷战、吵架、分手,最后惨淡收场。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将自己的缺点无限放大,在喜欢的人面前感到深刻的自卑。
想要走出晕轮效应对你的影响,首先要警惕“第一印象”的陷阱,无论是在恋爱交往还是人际相处中,多视角看待一个人,爱人没错,但也要时刻记得,你也同样值得被爱,祝愿每个人都能在5.20找到值得信任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