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了解下巧克力实验:
研究人员将两种巧克力进行出售,一种标价10元,一种标价1元,结果73%的人选择购买价值10元的巧克力,27%的人选价值1元的巧克力。
接着,研究人员将10元的巧克力价格减少1元为9元,而将原来价值1元的巧克力降低为免费。同样都是降低1元,但是结果完全不同,其中有69%的人选择免费巧克力,而31%选择购买9元的巧克力。
在实体经济中,我们会看到许许多多商家赠送礼品和试用品等,只不过是商家的一个障眼法而已,这样的免费只能算是一种好的营销模式。
在互联网的虚拟经济时代,随着成本逐渐压低至零,免费真正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被称之为目前最好的商业模式。
更重要的一点是,传统的免费是指对企业的核心、利润最高的产品进行收费,一些附加产品、延伸产品进行让利,赠送给客户。自从互联网上盛行的免费模式对实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之后,免费更具颠覆性——将核心产品完全释放,全部免费,转而对附加产品进行收费。对于消费者来说,免费意味着以后的付费,对于企业来说,免费是为吸引消费者实现成瘾消费,而更好的收费。
那么,免费商业模式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就四个字:交叉补贴。
怎么交叉补贴?比如一个公园很好玩,一个游乐场也很好玩。儿童免费,大人收费;酒吧女性免费,男性收费;百度免费搜索,关键字收费;游戏免费,装备要钱;普通免费,订制收费。
具体而言,可以分为四种交叉补贴形式:
◆直接交叉补贴:用免费吸引你掏腰包买其他的产品。
腾讯公司马化腾就是利用免费核心产品QQ,绑架近几亿用户,从而向这些用户销售一些附属产品来赚取利润。电信运营商依靠赠送手机或话费来吸引用户,赚取流量和话费等等。
◆三方市场:任何人都得到了免费,但有第三方来买单。
媒体行业是三方市场模式的典型,广播、报纸、电视和杂志等等,用户不用付费可以免费的到信息、内容或软件。由广告商买单。即媒体将用户卖给广告商。
◆免费加收费:基本版本用户免费,对其付费版本付费。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APP STORE 苹果的软件商城;化妆品商家推出的试用装等。
◆非货币市场: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得到其他人赠送的产品或服务,且不需要得到金钱回报,获得的是关注度和声誉。撰写博客,发布微博、微信等,并非出于谋取利益,而是与人分享喜怒哀乐,期待结识朋友;音乐人免费在线音乐来获得广泛人气;赝品、盗版商品实质上也在为正品做品牌推广等等。
来个高级点的例子,这个模式在目前大行其道!
有一家专门做有机食品的公司,包括有机的油、盐、米之类的他们通过一年积累累积了大概1000左右的高端客户,平均每个客户每年消费2000元,但是问题来了,因为有机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吃了也不觉得特别好,不吃也觉得无所谓,所以第二年让他们继续消费的时候很多人不愿意了。
后来找人专门设计了一个类金融的商业模式。他们的每个高端客户,不需要再花钱消费有机食品,每年XX粮行赠送价值200万元的有机食品给这1000个高端客户。
是如何做到的呢?
找银行合作,每个高端客户存10万元到XX粮行指定的银行,XX粮行有1000个高端客户,这样就是1000个10万元,总共一个亿。换句话说,粮行给这家银行的分支行行长拉了一个亿的存款。
10万元的定期存款是3%左右,也就是存10万元到银行,一年的定期存款的利息是3000元。那么XX粮行给这家支行的行长拉了一个亿的存款,这家银行可以给XX粮行做回报,年化率可以达到5%。
10万元×(5%-3%)=2000元。
这样XX粮行的类金融模式就是:一个高端客户存10万元在XX粮行指定的银行,每年享受3000元的年化收益率,XX粮行再赠送这个客户价值2000元的有机食品。这叫“羊毛出在猪身上,小狗来买单”。
银行的利益点:通过这种方式拉了一亿的存款。
高端客户:没有花一分钱,只是把其它银行的存款从这个银行挪到了XX粮行指定的银行。
XX粮行:通过这种类金融的模式,很快打开了市场。
更重要的是,XX粮行已经从卖产品的模式转型到经营人群模式,利用类金融这种免费模式,可以在不同的市场区域进行复制,迅速的拢起来一批高净值人群,围绕着这部分高净值人群还可以做后端的隐形利益链条延伸,企业轻松的打开了产品滞销的市场,同时企业的价值将会被成倍放大,越来越高!
还要提醒几点:
企业做免费的终极目的,还是要从用户那里获取有用价值:
一是积累用户、信誉度、客户关系以及口碑;
二是利用流量,为其他的收费业务铺路;
三是借力打力,使用这批人流量,去其他商家那里换取相对应的资源、资金等等。
因此,制定与实施免费战略,并不是有资金、有规模便可大行其道。
通常免费产品能够以某种方式创收是成功实施免费战略的首要条件。
其次,需要从企业的价值主张、价值传递到价值实现等方面进行系统配套。
第三,实施免费战略时,产品的边际成本要尽量低甚至免费,这样能使企业尽量避免赔钱。
最后,免费时,产品要过硬,能够给用户一个好的体验,有超值感,才能黏住用户,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