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成功叫共赢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适应他人固然要心胸宽广和虚心学习,但如果仅仅是单方面地适应,则可能依然得不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具备施与心,还要具备帮助他人适应你的能力和习惯。
与对手竞争夺取成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合作共赢也是成功的一大趋势。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更多的是战胜自己,而不是战胜他人,更多的是与他人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争斗。
人生在世,离开合作,谁也无法生存。因此,我们一方面提倡竞争,另一方面主张合作共赢。我们不能单纯为了小范围的个人利益而相互争斗,我们应该为了大范围内的共同利益而合作。多帮助他人,才可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俗话说得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今天你帮助他人,他可能不会马上报答,但他会记住你的好处,也许会在你不如意时给你以回报。退一万步来说,你帮助别人,他即使不会报答你的厚爱,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日后至少不会做出对你不利的事情。如果大家都不做不利于你的事情,这不也是一种极大的帮助吗?
举个例子来说,中国人喜欢用筷子做餐具,用过筷子的人都知道,只有将两支独立的筷子放在一起才能夹起你想要吃的东西。这两支筷子也蕴含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和他人共赢会赢得更多。
用“沟通”抹去“代沟”
一个不善沟通的人就不会有良好的人机关系,更不用说与别人合作,达到共赢,拥有成功的事业了。从某一层面上来说,一个人沟通所能达到的程度决定了他事业的品质。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甚至有不用的语言。但在社会这个群里中,个体便会聚集起来。一个人要把自己的想法向别人表达清楚需要沟通,一个人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也需要沟通。
人和人之间存在着差异,就必然会有代沟。如果想要消除它,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要拥有良好的沟通品质和沟通效果,最好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多谈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2)多谈对方熟悉的事情
(3)多谈对对方有利有益的事情
(4)多用推崇、赞美的语言
(5)多听少说。80%用于听,20%用于说
(6)多问少说。80%用于问,20%用于说
(7)多谈轻松的话题
在沟通中。学会倾听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倾听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1)完全不用心的倾听。这种人心不在焉,只沉迷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就会产生很深的代沟,甚至无法抹去。
(2)假装在倾听。这种人好像是在用身体语言倾听,有时还会复述别人的话来做回应,但实际上并未有实质上的沟通。
(3)选择性的倾听。这种人只沉迷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自己关心的事情,虽然有所沟通,但却容易产生歧义。
(4)留意地倾听。这种人全心全意地凝神倾听,可惜他始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似沟通,但却从己方想对方,代沟没有完全消除。
(5)同理心倾听。站在对方角度倾听,实现了与人的同步理解沟通。
沟通并无好坏之分,唯有去考虑其优点和缺点,才能解决问题。
只有当沟通双方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时,同步才会开始。于是,彼此都寻找到共同点。各种共同点综合起来,沟通的可行性就大了。所以说,要沟通就得寻求同步。
如此看来,如果想与人很好的沟通,就要做到同理心倾听,这样做,就能够实现真正的沟通,使合作无障碍,为共赢铺平道路。在对与人倾听的集中层次区分之后,你就可能通过观察和判断,采取相应的配合措施,从而达到与他人有同感。
有了同感就可以更加顺畅地沟通。这其中相当重要的是投其所好。站在对方的角度,发现对方的兴趣立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