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书评
一次,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位执着于泥土的艺术家,利用嫦娥奔月的故事开发创造出了一组艺术作品,惊艳了世界。
电视剧、手游、漫画中也有许多角色是根据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改编的,每每看到都觉得不可思议,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想象力。
我是想象力缺乏的人,如果让我设计一个妖怪的形象,顶多想出个三头六臂的样子,要是再编个故事,更是脑袋发懵,想不出那么多奇奇怪怪、颇有想象力的剧情。
虽然没有这方面的想象力,但这不妨碍我对神话故事的热爱,和好奇探索的心。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山海经》,知道精卫填海的故事来自于那里,仅此而已。后来听到一些零星片断,有人说它是上古时期的作品,古老,神秘;有人说它是我国经典的神话书籍,许多电视剧中人物原型来自于此等等,更加强化了我非要读一读的好奇心。
今天我要介绍的这个版本是由两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所撰写,书中插画部分是由陈丝雨完成,拥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双硕士学位的学霸,现在是一位绘本专家、自由插画家,作品曾入选美国插画年鉴。 解读部分由国学天才孙见坤完成,对《山海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曾以《<山海经>性质及成书年代考》获复旦大学征文全国一等奖,著有《山海经新释之山经略解》。
从年轻人的视角重新解读这部集神话、地理、医疗、人文等一体的经典书籍,以简洁明了的解读搭配细腻至美的插画向读者展开一幅幅立体画面,把每个神与兽的特点与典故一一展现在面前,浅显易懂,让我们更容易接近这部奇书,与书中各路神仙鬼怪来个亲密接触。
《山海经》分列山经、海经,再细分为18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对其中的经典人物、故事做了或简洁或详细的介绍,介绍部分均为三种形式,文言文原文、白话文解读及精美插画解读。山经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海经分海外经、大荒经及海内经,其中海外经和大荒经再分为南经、西经、北经、东经,海内经单独一篇。
书中的神与兽,各有特点,下面咱们来一一欣赏。
1、大禹治水
小时候课本上有大禹治水的故事,印象深刻的是大禹治水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山海经》中关于大禹的故事还有许多补充,这有助于咱们更深刻地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的父亲鲧生活在洪水遍野的时代,为了治水,偷拿天帝的息壤堵塞洪水。天帝大怒,派祝融杀死了鲧。鲧死后三年尸体不腐,大禹从鲧的遗体腹中生出。天帝再命大禹治水,最后成功。
鉴于大禹的功劳和能力,舜把帝位禅让于大禹。但到了大禹的儿子启,他未继续执行禅让制,而是改为世袭制,成立了夏王朝,那时天下太平了许多,启的时代就带有许多祥和欢乐的气氛,曾经三次到天帝的宫中做客,看到了“人间能得几回闻”的金阙仙乐《九辩》与《九歌》,并悄悄带回人间,就是后来流传下来的《九招》和《九代》。
旋龟在鲧和大禹治水过程中都有所牵扯,鲧治水时受到旋龟首尾相连的启发而想到筑堤拦水,却以失败告终;大禹治水时,旋龟不请自来,和黄龙一起协助大禹,人们看到“黄龙曳尾于前,旋龟负青泥于后。”
大禹治水的故事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相柳,是共工的一个臣子,共工是水神,所以他的臣子相柳氏所经过的地方,都变成了沼泽和溪流。《山海经》中与共工相斗的是大禹,不是颛顼,《淮南子》中曾说水灾是由共工兴起,他的臣子相柳氏被大禹所杀,正体现了大禹治水时除恶务尽之意。
应龙,是黄帝的神龙,曾“以尾画江”帮助大禹治水。应龙是由蛟变化而来,蛟历经千年而化为龙,龙经过五百年而化为角龙,经过千年才能化为应龙。数千年的修炼让应龙成为最为神异的龙,它长有翅膀,所以又称为飞龙或黄龙。作为黄帝手下的大将,它还帮助黄帝杀了神人蚩尤和夸父,并因此不能再上天。应龙为“行云致雨之神”,天上没了它,导致人间常闹旱灾。一遇到天旱,人们就装扮成应龙的样子,或者塑造一个应龙的泥像来求雨。再后来,应龙成了封建皇权的象征,出现在皇家御用龙纹器皿上,不过它的翅膀逐渐变成了云纹。
2、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由来
俗语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它的源头应该来自于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意思是巴蛇能生吞下一头大象,三年才吐出骨头。但它不是一无是处,《山海经》中说“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意为有才德的人吃了巴蛇的肉,就不患心痛和腹痛之类的病,有治病的奇效。
3、狍鸮就是饕餮?
在北山经篇,有一凶兽,名叫狍鸮,“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知道它的大体样子,并且知道是吃人的怪兽。书中介绍,它最有趣的地方是贪吃,吃着吃着就把自己的身体也吃进去了。了解了这么多,你知道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吗?就是饕餮,熟悉吧?饕餮盛宴大家应该有所了解,就是指众多美食汇集,有时引申为节目中或活动中各种精彩内容汇集,这应该都是从饕餮贪吃的特性引申而来。
长这个样子:
4、黄帝身边的女神旱魃
大荒北经中有一神,名叫魃,是黄帝身边的女神,当初黄帝和蚩尤大战,黄帝派应龙抵御,应龙蓄了很多水,蚩尤则请来风伯和雨师助阵,应龙败退,黄帝即派魃来相助,魃又称旱魃,很快雨被止住,黄帝趁此机会杀了蚩尤,同时魃因神力耗尽而无法回到天上,居住的地方没有一点儿雨水后来得叔均相助被黄帝安置于赤水的北面,但魃不安分,经常到处逃亡,所到之处就会有旱灾,想驱逐她,要清除水道,疏通沟渠,并祷告:神啊,请向北去吧,据说这样就能将其驱逐并求来大雨。
记得小时候,如果长时间天不下雨,庄稼地里就会特别干旱,很多庄稼枯死,减产,这对以庄稼为生,真正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是不小的打击,辛辛苦苦了几个月的玉米或者小麦可是一家的口粮啊。这时候邻家老奶奶就会很神秘地召集十几位妇女,做好一些菜,带领她们到村头一座小桥边上,摆好小桌,放好菜,对着一座山,烧香祈祷。现在想来,那是否是在祈祷请魃向北呢?
5、“素颜版的”西王母和“美颜版的”西王母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那一集是剧中极为精彩的一段,剧中,孙悟空不但偷吃了蟠桃,还破坏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惹下了大祸。剧中的王母娘娘是雍容华贵、母仪天下的美妇人。《山海经》中“王母娘娘”就不是这样了,在西山经篇,介绍西王母的形象如下“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王母的形象可见一斑,不用说玉皇大帝,就是普通神仙见了恐怕也得退避三舍。她负责管理人间的灾疫和刑杀,作者介绍“厉”与“五残”可能是天上对应于此的两颗凶星。
6、有趣的国度
《山海经》中还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国度,比如大人国、小人国,大人国的人不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而是要怀胎36年,等孩子生下来头发都白了,孩子生下来就非常高大,形成显著对比的是小人国的人却只有九寸高;还有君子国,国中的人都配宝剑,吃野兽,使唤两只大虎,却谦和礼让不好争斗;最奇特是犬封国,人都长着狗的模样,也有说男孩长着狗的模样,女孩都是美女,女子服侍丈夫如同服侍君王,直到明清时期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中还能看到类似的现象;咱们现在都奉行绿色出行,少开车或者不开车,在贯胸国,也有这样的“风俗”,而且是身份尊贵的象征,有地位的人既不乘车也不坐轿,而是赤裸上身,让人用竹竿或木棍穿过他胸前的洞抬着走。
贯胸国
此外,还有类似无影灯的“无影树”——建木;长相似美人鱼的氐人;治病、防疫、心理康复于一体的耳鼠;能治疗痴呆的人鱼;怕打雷的修旧;吃人的土蝼等。
这些神人异兽或许是上古时代人们想象的产物,也可能是真正见过某些奇兽,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确切结论,也许永远都不会有确切结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单纯地喜欢他们。
不管是大家熟悉的大禹治水、女娲补天、还是不熟悉的鹿蜀、蛊雕,都能从里面追根溯源,补充相关知识信息,满足好奇心,丰富想象力。谁能说这不是祖先留给咱们的一笔财富呢?像文章开头那位艺术家一样,在欣赏的同时,尽自己的能力,依托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藏,用现代的技术进行再创作,让古人的智慧在如今的世界舞台重现它的风采与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