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道德经》第33章的其中一句话。
【三十三章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真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量,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气。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不知道读完原文和解释你会做何感想?
我是感觉这么多道理在5000多年前都已经被总结出来了,真是难以想象老子的智慧是多么让人佩服。
我是最近在读《道德经》,有了很多的感想,这两天刚好读到这里,就分享给大家我的解读。
能了解、认识别人就会是一个很懂人情世故的高手。有句话不是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看懂别人也是一种值得学习的能力。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如果在你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对方就已经生气了,那么就可以说明你并不具备这种看懂别人的能力。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对人的情绪不敏感,不能很好照顾到别人的情绪也是这种情况。不知你是否会经常碰到这种情况?
能了解、认识自己,那你大概就是一个能很好的和别人相处的人。知人能看懂人情世故,知已能明白推已及人的道理。
战胜别人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能知道自己弱点,并战胜它,那么你将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人。像很多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就是战胜自己的典范。他们已经没有对手了,唯一的对手就是自己。
知道满足的人会是一个幸福的人。而只知道追求财富的增长,陷入无穷无尽的欲望的人是没有多少幸福可言的。试想一个拥有很多财富的人,长年无时间陪伴家人,工作上也是每日飞来飞去,并且还在一直和比自己有钱的人攀比。我想他是没有多少幸福可言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
如果有了一定财富后,开始调整自己的状态,尽量的抽出时间来陪陪家人,并且常常擦拭心灵上的灰尘。在个人财富和帮助更多人之间寻找一个心灵的平衡,我想这应该才是真正的富足。
知足并不是不努力向前,只是在努力向前与现实生活之间做一个平衡。
马云说:如果有下一次,他就不会再选择做生意。
很多人认为这可能是他的矫情,但极有可能是他这么多年开悟后的真实心声。谁又能知道呢?
有志气的人会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并不会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成绩沾沾自喜。
不离失本分的人才会长久不衰,就像一个生意人一直本本分分的做生意才会长久。如果非要做官和做生意兼而有之,肯定会出事,就不能长久下去。历史上的红顶商人曹雪岩就是一个例子。
身死精神永存才叫真长寿。
老子应该算是一个真长寿的人,历史上到现在只知道他的生辰,却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去世的。只知道他出了函谷关,就没有了音信。
老子留给我们的《道德经》是一份伟大的精神盛筵,愿你我都能共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