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那十八个瞬间------高考状元系列之三
上回说到有历史记载最早的状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转眼间就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君临天下的第三年(公元714年)有史记载的大唐另一位状元---李昂。那么问题来了,从唐高祖到唐玄宗近百年间再没出现过状元?答案当然不是。这其中有过诸多状元,比如唐高宗咸亨四年的宋守节,唐高宗上元二年的郑益,唐武则天垂拱三年的陈伯玉等。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无事迹可寻。我们重点说这位李昂。
李昂籍贯、生卒年不详。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参加尚书省吏部考试。主考官是吏部考功员外郎王邱。李昂参加进士科考试。王邱为人公平正直,量才取士,对李昂的文章大加赞赏,在录取的十七名进士中列为第一名,荣登榜首。进士本身并没有官职,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待朝廷任命后才会赐予官职。前回说到,状元参加的科举考试之初,并不像后来所受到的那般重视,只是衡量一个人学识水平高下的一种方式。当然,成绩优秀者对以后的发展影响还是很大的。随着这项制度的不断完善,统治者发现这是一个网络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才逐步演变选拔官员的一个重要方式。其他方式还有世袭制等。
李昂中状元后,在唐开元二十四年任命为考功员外郎(从六品)。这个官职是吏部考功司副职,职责范围包含主持科举考试。这年,他被任命为考官。如同他此前参加考试的主考官王邱。由于李昂是自己靠努力奋斗出来的,所以,深知读书人的辛苦,注重从下层知识分子中选拔人才,主张考试公平,杜绝以往请托之风。即便是这样还是发生一件改变考试体制变革的事情。
李昂作为主考官在考前公开申明,考试秉公行事,如有请托一律不予录取。然而事情就坏在他舅舅身上。他舅舅有个关系非常密切的邻居---李权参加应试,于是舅舅就找到李昂为其说情。因为申明在先,大家正拭目以待,逐引起李昂大为不满。考试结束后,也许是为了表明考试的公正,或许是让李权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反正是把李权文章中的不足之处张贴了出来,让众人评判。李权感到羞辱难当,就对李昂曾写过的:"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大加发挥。这是李昂赞美许由的诗句,是说尧年老后想禅位给许由,许由是个远离功名的隐士,认为听到了侮辱他的活,于是就到河边去清洗耳朵。李权就此诋毁李昂言外之意有篡位之心。事情如实上告到唐玄宗那里。玄宗皇帝并没有怪罪下来,一个守本分的文臣岂能篡位,反倒认为考功员外郎职位低,位卑言轻,不能服众,遂改为礼部侍郎(正四品)主持进士科考试。礼部选士由李昂这件事情开始。
李昂后官至吏部郎中。李昂擅诗,有《戚夫人楚午歌》,现《文苑英华》载有李昂应试的《旗赋》全文。《全唐诗》有其存诗二首;《全唐文》有文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