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资源整合
古诗文有:清明节时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描写清明节时人们祭祀祖先悲痛的心情。
休息,全家人一起去扫墓,之前每年去扫墓时人都是多的拥挤不堪,每个扫墓区的人就像国庆放假的景点一样,到处是人满为患。每年上海都要出动大部分警务人员来维护交通和秩序。甚至每天出动直升飞机监控扫墓大军的交通拥堵和安全,为此国家还专门安排了清明假期。可想而知扫墓大军有多少人?
今年我们选择了临近中午时去墓区,可依然人头攒动,络绎不绝。
我觉得中国人的跟风情节一直有增无减。清明的时候这么多人来扫墓。大多都是祭拜逝去老人,可是在这些老人活着的时候。他们的子女真的是孝敬老人们像过清明节这么热衷积极吗?答案是:不一定。
其实大家看新闻上经常报道过。很多孤寡老人死在家里多天直到尸体发臭,甚至已成白骨。才被发现。这些老人其实他们都是有子女的。只不过是子女很少来看望他们。
我有一个邻居她生了五个女儿,两个儿子。很年轻守寡,养大几个孩子可想而知多么不容易,结果晚年生病时却被活活的饿死在家里……
两个儿子对老人不管不问。只有五个女儿轮流去照看母亲。但是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事情。老太太常期卧床不起,早已磨去了女儿们的耐心。在老太太最后的时间里。女儿甚至干脆把门锁上一去几天不归,直到邻居发现老人已死去多时才电话报警。儿女们回来才哭成一团糟。可是哭的再痛有什么用呢?那些痛哭声是不是觉得格外的刺耳呢?
每个人一出生都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如果在最后的时间里家人尽了心的那也无怨无悔了,可是,在她辛辛苦苦活了一辈子。在最后的日子里却让几个儿女把她活活饿死,那清明节给她准备再多的供品又什么意义呢?还不如在她活着的时候。哪怕给她买一块儿糖吃她也是知道那是甜的。 一次生前的孝敬,胜过离世后的万次扫墓!清明节烧万堆纸钱,泪洒胸襟……不如在世多端一碗饭。
其实,清明节就是活着的时候给她说一堆鬼话,死了的时候给她说一堆人话。找个借口买一堆东西给自己吃还假装心很有孝心。
还有一个客户,他辛苦一辈子省吃俭用供女儿读研,还在上海给女儿买了几套房子价值千万。然而在他年老生病的时候,女儿怕他死在家里。就在郊区那边给他租了一套小房子让他一个人待那里等死。结果头一天见他还好好的。失联几天后才听说:第二天他一个人在家里就再也没有起来……
如果他的女儿在他最后的时间里能陪伴着她。也许他半夜生病的时候。有人能帮他叫辆救护车,他也许就不会惨死的那么无声无息。
再看看现在的很多人,虽然同父母住一个城市,一年到头来能回家看望老人几次?打过几个电话给父母呢?
不要等到清明节的时候才想起父母。或许已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突然,让我想起了一首诗: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意思就是:清明节这一天,南山北山上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祀扫墓的人群。焚烧的纸钱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悲痛凄惨地哭泣声,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黄昏时分,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因此,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该享。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