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跟我提出孩子不愿意做作业,家长焦急万分,但孩子依旧不做作业的问题。我跟家长提出,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做不做需要他自己来负责,他不愿意那就让他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孩子不做作业,第二天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老师就可以了。不说还好,一说家长更急了,说“不行啊,现在老师都不管,你十天半月不交作业老师也不管你,孩子根本没感觉。但如果我不让他做,他根本没办法掌握这个知识点,成绩好不好另说,到时候老师找的还不是我们家长。我也受不了老师大庭广众之下的指明道姓的批评啊”。我开始以为这是个例,后面发现这是常态。
说实话,不做学生好多年,自己对老师的印象还停留在自己儿时状态。小时候不做作业会被批评、罚抄等惩罚措施,有多少是为了避免那样的批评才乖乖写作业的,说到底,谁愿意天天挨老师的批评呢?对于不会的题目,老师一遍遍讲解,还生怕你不懂装懂,总是提醒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问,鼓励我们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做耐心的解答。甚至有时候为了博得老师好感还会想一些问题去找老师来解答,以便促进情感联系。
但是现在,从家长处了解到,孩子做完作业父母帮忙检查,要求订正,孩子第二天交上去的作业一定是零错误率的。我只是好奇,这样的方式老师从哪里了解孩子在知识点上的疑问?如何帮助孩子孩子提升知识吸收率?小时候,老师不让父母检查,不帮孩子解决问题,表态道:你都帮他解决了,还要我干嘛?我也好奇,孩子的问题父母都给解决了,还要老师干嘛(只是出于好奇)。现在的孩子,如果成绩不够突出,问题不够深入,都不敢去问老师问题,生怕老师小瞧了自己还是怎么滴?孩子作业不交,父母联系老师:我家孩子作业有一周没交了,您有发现吗?老师回答说问过孩子,孩子说忘记带了。父母疑惑,一周了,天天忘带您不疑惑吗?老师无回应……孩子还小,很多能力还不成熟,需要外界干预强化,而学校是目前孩子最主要的集体环境,父母想要通过学校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承受自然后果似乎变得不太可能,我们小时候的那些自然后果好像在现代孩子身上已很难看到,没了后果得承担,谁不想将日子往舒服了过。孩子不是天生的学习人,惰性这东西也不是成人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