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7
很多议论文桥段非常精彩,“圣人生而大盗起”很震撼,纪念惠子的匠石运斤非常感人。“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终于明白原来鹏的翅膀不重要。
2018.06.01(周五)
《庄子》 - 01
卷一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
散文大师
庄子在文学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非常擅长运用比喻、寓言,他因事譬喻,随物赋形,寓中设寓,同时又文情奔放,行文多变,将恣意飞扬的文风和张扬的想象力、深沉的思想完美交融。
想象力
“逍遥游”是没有拘束、悠闲自得地畅游于自然和社会的意思。
逍遥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动才会迁徙
水击三千里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恐怖的场景
2018.06.04(周一)
《庄子》 - 02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a,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水不深,无法载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风不够大,翅膀再大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e;
能飞九万里,是因为下面有风,乘着风飞行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e。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f,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己矣。
有屈原的意思,也有范仲淹的意思
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j,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k。”
即使厨师不烹饪,祭司也不应该放下祭祀用具去厨房做菜。古代祭祀,庖人和尸祝都各有使命,庖人要准备好酒食,尸祝要确保所有祭祀用具都放在当放的地方,还要主持祭祀的仪式。二者各有所长,只有各司其职,才能让祭祀顺利地进行下去。许由以此为由拒绝了尧的好意。
越俎代庖
肩吾问于连叔曰a:“吾闻言于接舆b,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c,不近人情焉d。”
大相径庭,径和庭离得很远
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f;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很飘渺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l,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不要瞎担心,有这么好的东西,直接去当船飘于江湖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树很差,但是没人去伤害,有什么困苦
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
用白马来说白马不是马,不如找个不是白马的东西来说白马不是马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e,大廉不嗛f,大勇不忮g。
大道是不可称谓的,大辩是不用言词的,大仁是没有偏爱的,大廉是不谦逊的,大勇是不伤害人的。
大气
2018.06.05(周二)
《庄子》 - 03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化为庄周呢?庄周与蝴蝶,必定是有分别的。这种物我的转变就叫做“物化”。
庄周梦蝶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也。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解牛的进境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t。
游刃有余
指穷于为薪f,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油脂做成烛薪燃烧是有穷尽的,火却传续下去,没有穷尽的时候。
薪火相传,吊丧的时候不哭,被人责问,说了这句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你不知道螳螂吗?奋力举起臂膀来阻挡车轮,不知道自身不能胜任,这是因为它把自己的才能看得太高了。
螳臂挡车
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h,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i,以为柱则蠹j。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散木,什么都干不了,才得享天年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a:“凤兮凤兮b,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好像歌词
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子食于其死母者k,少焉眴若l,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m。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我曾经出使到楚国,正巧看见一群小猪在刚死去的母猪身上吃奶,一会儿突然很惊慌,都抛开母猪逃走了。这是因为死去的母猪对小猪不再有任何感应,不像活着时的样子了。它们所爱自己母亲的,不是爱它的形貌,而是爱主宰其形体的精神。
母亲不是形象,而是爱
2018.06.06(周三)
《庄子》 - 04
所谓“大宗师”,有二解,一是宗大道为师,一是道是天地万物的主宰。
大宗师
真人是“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的人。在真人这里,天人合一,物我无界,其依时而动,随物而变,不为生死或悲或喜,也不被外物所迷惑,心如止水,恬淡超然。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知道天道自然的所为,也知道人的所为,这是认知的最高境界了。
知天,知人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d,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
卷二
长者不为有馀,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c,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d。
长的不为多余,短的不为不足。所以野鸭的腿虽然短,接长一截便会痛苦;
野鹤的腿虽然长,截断一节便会悲哀。所以原本腿长的不能截断,原本腿短的不必接长,没有什么可忧虑的。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l,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m。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n!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o!
伯夷为了求得贤名而饿死在首阳山下,盗跖为了求得私利而死在东陵山上,这两个人死的原因不同,但他们在残害生命、损伤本性方面却是相同的。为什么一定要称赞伯夷而指责盗跖呢!天下的人都在为某种目的而舍弃生命,那些为仁义而死的,世俗之人称他为君子;那些为财货而死的,世俗之人称他为小人。同样是为了某一目的而舍弃生命,有的被称为君子,有的却被叫做小人。倘若就残害生命、损伤本性而言,那么盗跖也就是伯夷,又怎么能在他们中间区分君子和小人呢!
手里的两根金条,哪个是高贵的,哪个是龌龊的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a,翘足而陆b,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c,无所用之。及至伯乐d,曰:“我善治马e。”烧之,剔之,刻之,雒之f,连之以羁g,编之以皁栈h,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i,前有橛饰之患j,而后有鞭之威k,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l,圆者中规m,方者中矩n。”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o,直者应绳p。”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q。
马的蹄子可以践踏霜雪,皮毛能够抵御风寒,吃草喝水,撂蹶子撒欢,这才是马的真性情。纵使有高台大殿,对马来说也毫无用处。到了伯乐出现,说:“我善于调教马。”于是他给马打烙印,给马剪鬃毛,给马钉铁掌,给马上笼头,再套上络头和绊索,关在槽枥棚厩之间,结果先把马折腾死了十分之二三。还要饿它们,渴它们,让它们驱驰奔跑,让它们行进整齐,步伐一致。前面是马嚼子、马铃铛的困扰,后面有马鞭、马策的威胁,这样一来,马已死去大半了。陶工说:“我会捏制陶土。圆的合于圆规,方的中于矩尺。”木工也说:“我善于削木头。弯木如钩,直木似绳。”那些陶土和木头的本性,难道是要符合规矩和钩绳这些工具的标准吗?然而,世世代代的人都说:“伯乐善于调教马,陶工木匠善于整治粘土和木头”,这也是治理天下者所犯的过错呀。
善于做的事,其实是善于违背天道
故纯朴不残v,孰为牺尊w!白玉不毁,孰为珪璋x!道德不废y,安取仁义z!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7!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所以,天然的木料不被剖开,谁能作成牺尊之类酒器!白玉不被毁坏,谁能作成珪璋之类玉器!大道不被废弃,哪里用得着仁义呢!自然本性不离失,哪里用得着礼乐呢!五色不相混相间,谁能制出美丽的图案花纹!五声不打乱重组,谁能制出与六律相应的乐曲!毁坏天然木料用以造成器具,是工匠的罪过;毁坏道德以推行仁义,这是圣人的罪过。
圣人的错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e?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f;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则齿寒g,鲁酒薄而邯郸围h,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i,纵舍盗贼j,而天下始治矣。
盗亦有道,圣人生而大盗起
最近喜欢的诗文
诗很普通,算是顺口溜,但是感情真挚,关键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因为厚道,就这样被写入了历史。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个人微信公众号,请搜索:摹喵居士(momiaoj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