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世的最后六年,身体不大好。几乎每到周末,我都会回老家一趟。即使什么也不做,父亲也很高兴。他盼望过周末,喜欢儿女们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景象。
每当我回到老家,母亲总会打电话给邻村的二妹、四妹说:你姐回来了。二妹、四妹闻讯后就托家带口的聚拢过来。每家有四口人,常常是全家上阵。这时候娘家原本平静如茶的生活就会因孩子们的到来而变得沸腾起来。母亲常常会在前两天就思忖着要给儿女们做喜欢吃的饭菜:烙油饼、包饺子、蒸躟皮、摊煎饼、做玉米坨坨......凡是我们想要吃的,母亲总会不嫌麻烦不嫌累的为我们变着花样早早准备就绪。
我们尤其喜欢吃正宗的乔面饸饹。几十年来,母亲每逢去外婆家,总会让四舅帮忙在邻村买上一大袋乔麦面粉。然后自己骑自行车带回家。一路上载着满满的喜悦与期待,就为儿女们星期天回来能吃上自家压的筋道可口的乔面饸饹。
记得给父亲的常常是刚压好的煎汤饸饹,母亲说刚从锅里压出来的饸饹最好吃。随后我们根据自己的口味去调和,喜欢吃煎汤的,里面放些葱花、香菜,热乎乎的爽滑可口;喜欢吃凉拌的,伴点油泼辣子、葱花,口感筋道,吃完后再来一碗热汤下肚,舒服之感溢于言表。
偶尔,我因工作忙回不去的时候,就打电话过去问候父母。
现在父亲已过世两年多了,母亲依然是从早到晚,忙碌不停。我回老家的次数没有以前勤了,但对母亲的依恋却越来越深切了。依稀记得去年冬天,由于下大雪,道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我一个多月没有回老家去,心底很思念母亲。想着回老家后就想紧紧地抱抱母亲。
过了春节,母亲患上中耳炎,影响了听力。把母亲接到医院看病,住院的一周时间,由于儿女们都忙于工作生活,母亲一人在医院里治病。春天容易出现倒春寒,中途天气变冷。准备买两件夹厚衣服乘出租车给母亲送过去。谁知,她一再叮嘱不让去,说医院不冷,打出租车的百十多元钱能买一套新衣服。我知道她是节俭,不让我乱破费,咋能不冷?
母亲病好些后,出了院,我接她来家住。第二天,母亲就乘公交车去看生病的三舅。说三舅小时候常常帮她干活。然后接连几天,去陪伴三舅,催促三舅吃饭,给他夹馍菜、砸核桃、剥橘子。并从我家烙菜合送过去。过后,母亲给我蒸馍、包饺子。又从街上买来一袋子面粉提到我家里。母亲现已是70多岁的人了,自己单人上楼都气喘吁吁,不知道她一人怎么把一袋面提上了楼(我家住四楼)?我很是心疼。
几天后,母亲又念叨着要回老家给弟弟一家人做饭,她说,干农活的人很忙张,她做好饭弟弟他们从地里回来能有个热乎饭吃。
母亲回老家后,我感觉房间又开始变得空落落的。母亲在我家的日子里,我每天回来能吃到母亲做的可口饭菜,能与母亲随时拉拉家常,每晚能像小孩子一样依偎着母亲睡个香甜的觉。
俗话说,家里有个老人是块宝,的确是啊!
母亲的话又萦绕在耳畔:上学时,先要把书保护好,书都保护不好怎么能念好书;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天下孝为先;每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就像母鸡找着吃的后都是先给小鸡吃。
母亲坚强,勤劳,节俭,持家。虽然她只有小学文化,但她身上有着天下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
今晚,正吃着晚饭,忽然又想起母亲。随即打电话过去,母亲接过电话,双方互听到一句“妈”“哎”,心已瞬间平静了!
2019.4.4于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