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厨房准备食材,不小心把锅给打翻了,山药顺着台面滚到我的腿上往下滑。重新收拾好放入锅里时,才发现大腿以下的地方奇痒无比。
知道山药的粘性会让皮肤发痒,所以在削皮时戴着手套。正为自己的机智陶醉时,意外就这么发生了。
很少下厨,故而从未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边抓挠边把剩下的食材准备好。一切妥当以后,痒仍旧持续着。
暴躁来临前,我跑进浴室对着大腿以下狂冲水,效果不佳。突然灵光一闪,意识到可以去寻找度娘呀。
搜索跳出一大堆的解决方案,有一条让我眼前一亮,可以不费吹飞之力的立马解决,即,先用水冲洗被山药碰过的区域,然后用电吹风的热风吹,一会儿就不痒了。
看完立刻执行,效果立竿见影,果真不痒了。当下激动无比,我以为的问题,找对解决方法,瞬间不是问题。
生活中,遇到事情无力解决时,很容易陷入暴躁的情绪里。我一直觉得是问题超纲了,不在我处理范围里,却不知变通一下,比如:可以去寻找帮助。
求助,我向来做得极差。和性格有关,怕麻烦别人。宁愿自己想破脑袋,也不想开口寻找帮助。久而久之,积压成内耗,无处释放。
不开口还有另一个原因,莫名其妙的自尊心作祟。怕被人说,这么点小事都不会。这样的想法,源于长久以来的在意别人看法导致的。
感觉自己就像山药,平日里用外皮裹着自己,实际上患有“疾病”,山药有皮肤病,我则是神经质。
山药遇到空气氧化会变成黄色或者黑色,在水里泡会儿就能恢复原本的样子。我遇事不顺时会变得神经质,独处半天可化解。
但只是化解,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很多问题只要求助他人就能解决,自己逞强真的没什么用,并且还会增加内耗。
脱不花在《沟通的方法》里有讲到求助:
一个愿意发起求助的人,目标感肯定要大过所谓的“自尊心”,而且他人际友好度会比较高,也会具有调动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求助本质上是发起一次协作。我们要卸下“求助=我不行”的心理包袱,把它当作一次拓展自己协作网络的机会。
真的得改变不喜欢求助这个毛病。倘若早上没有求助度娘,我估计得痒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