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没读过《圣经》,对西方宗教一无所知的人,也知道亚当和夏娃、知道圣母玛利亚,和遭受苦难的耶稣,甚至知道背叛者犹大、施洗约翰……
一方面,基督教自身的教义被世界人民广为接受,必有强大的罗马帝国与虔诚的传道士的功劳;但不得不说,从另一方面看来,还要归功于西方艺术的传播。无论是中世纪,还是文艺复兴,众多杰出的画家都热衷于用画笔去描绘《圣经》中的故事。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密切至极,音乐、美术皆如此。究其原因,是人们“接受”的方式,通常离不开身体本能的感官——对美的追求与渴望,吸引着人们解读艺术中的故事,而教义的传递,也就在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中,流进了人们的心里。
1
Annuntiatio Domini
天使报喜 莱奥纳多·达·芬奇 217x98厘米 木板蛋彩画
达·芬奇的油画《天使报喜》是一幅画在木板上的油画,属于达·芬奇早期的杰作之一,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描写的是《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一章第一节马利亚受圣灵感动的故事。
当时玛利亚已经与约瑟订婚,还未过门。天使加百利奉上帝的命,来到加利利的拿撒勒城,向那里的童女玛利亚报喜,说她将要怀孕,且诞下之子是上帝的儿子,取名耶稣。
玛利亚此时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在这幅《天使报喜》中,画面就很富有戏剧性:玛利亚神态看似平静,但右手抓住书卷,左手往后一缩的动作显露出了她内心的惊讶。
天使报喜堂所在之地拿撒勒,是玛利亚当时居住的地方,同样也是耶稣青少年时期成长的地方,成为基督教徒朝圣的圣地。
天使报喜堂在历史上经历了不同时代的数次拆毁重建,现存的这一座在原址基础上建于1960年代,是一座现代教堂,由意大利建筑师Giovanni Muzio设计。其实这座教堂根本无法简单以古典或现代来定义。有关这座教堂设计的资料几乎搜索不到,仅能凭所见去体会了。
2
Adoration of the Maji
三博士朝圣桑德罗·波提切利 111x134厘米 油画
三博士朝圣的主题,很多画家都有过非常优秀的作品。选择波提切利,是因为这幅画中暗藏着玄机。
画面所描绘的是耶稣降生时的故事。圣经上记载,耶稣诞生那天,有几个星象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问希律王“那生来要做犹太人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了他的星,特来朝拜他。”
当博士们离开希律王的王宫,又看见那颗星,在他们的前头指引着方向,一直来到了婴孩诞生的地方。三博士进了屋子,见到婴孩和他的母亲玛利亚,连忙俯身朝拜,并纷纷打开宝盒,先上了黄金、乳香、没药等礼物。
波提切利创作的这幅《三博士朝圣》,没有采用传统的作法,朝觐圣诞的人们不是围绕着现场排成一列队。用分组的方式巧妙地呈现出朝拜圣婴的崇拜者。之所以非此苦心,是因为这些朝拜者其实都是美第奇家族的成员。
美第奇家族的故事说来话长,总之没有这个家族的资助,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就不会出现那么多杰出的画家。而波提切利的最大的财政支持者之一正是这个财大气粗的美第奇家族。画中暗藏的玄机就是:那个抱着孩子的脚的最古老的贤士,是科西莫美第奇;
最左侧的是茱莉亚诺.德.梅第奇;右边黑衣红斗篷者是洛伦佐的父亲;
而图片左侧边缘的人物,正是波提切利的自画像,他身披金黄色绒袍,似乎对身边发生的宗教事件漠不关心,却把目光转向画外。
微信:master-explorer
能够出现在如此神圣的宗教场景中,美第奇家族的成员们一定美上天了吧!
回到这个故事的发生地——伯利恒,当年耶稣诞生时的马槽已修成了马槽广场上的圣诞教堂,伯利恒之星洞是圣诞教堂中最具宗教和历史意义的部分,那颗空心的14角伯利恒银星标识着耶稣诞生的具体位置。
3
Baptism of Christ
基督受洗 安德烈·德尔·韦罗基奥&.莱奥纳多·达·芬奇
177x151厘米 湿壁画
这幅画是达·芬奇和他的老师安德烈·德尔·韦罗基奥合作完成的。准确的是,这幅画的主要构图是由韦罗基奥完成,所以画上的人物显得呆板了一些,充满了宗教图解的味道。而这幅画的背景和左面的天使,是出自达·芬奇之手。据说,从这幅画开始韦罗基奥再也不绘画了,因为他看出他的学生早已远远超过了自己。
圣经说,在罗马大帝提庇留统治的15年间,约翰在约旦河一带向贫民传道,鼓动人民接受上帝洗礼,笃信耶和华。说这是为了免去自己身上的罪孽,可以升入天堂。
一天,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旦河,要接受约翰的洗礼。约翰知道他是上帝的儿子,不敢为他施洗。经耶稣劝说,约翰给耶稣施了洗。当约翰舀起约旦河的圣水并为耶稣施洗时,天空豁然开朗,神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这处神圣的约旦河是条安静的小河,远不如耶稣时代那样宽阔。洗礼圣址(Yardenit)两岸桉树围绕,两岸花藤成片。窄窄的河道,浅浅的河水一眼就可以望到底。平静的河水几乎感觉不到流动。只有小鱼在水里游动的时候,才给水面带来些许的涟漪。岸边竖着一块木牌,上面用英文和希伯来文写着“耶稣基督受洗处”。
基督徒认为,耶稣在约旦河受洗,那么约旦河的水就是具有圣灵的水。一个基督徒能够到约旦河来浸洗,是非常幸运的事,因此有很多的基督徒从世界各地来这里洗礼。
4
The Last Supper
最后的晚餐 莱奥纳多·达·芬奇 420x910厘米 油画与蛋彩混合
《最后的晚餐》同样出自达·芬奇之手。生动再现了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场景。当耶稣在这次晚餐时忧郁地宣布“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只有犹大,紧抱着他的钱袋。
“列奥纳多采用了平行透视法,运用了最为传统的一字形排开的构图惯例,让中心焦点集中于耶稣的明亮的额头。耶稣伸开双手,低垂双眼。他已经把话说完,沉默着。但是,他的手势却有着不可抗拒的精神的号召力,召示和启迪人们去内省,去沉思。”这就是达·芬奇高超的艺术造诣。
《最后的晚餐》这幅画作太出名了,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家喻户晓。那么,你想不想知道这个著名的悲情场景究竟在哪里发生?
这个故事的发生地就在耶路撒冷的橄榄山上的马可楼,正是《马可福音》的这位马可的家。这里曾被作为基督徒聚会祷告的重要场所。当你走进马可楼,会看到和画中非常不一样的场景:当年这顿著名的晚餐并没有餐桌,也许两千年前人们吃饭的时候,就是席地而坐吧。
5
Judas Kiss
犹大之吻 乔托·迪邦多内 200x185厘米 湿壁画
《犹大之吻》是13世纪后期意大利佛罗伦萨大画家乔托的代表作之一,它是欧洲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杰作。
如果说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文艺复兴的第一位诗人”,那么乔托就是画坛的但丁。在他的画作中,你仍可见圣者头部后面的光环,这是中世纪绘画中非常鲜明的特点,意在用这一轮光环区分人与神。
人文主义思想在乔托所生活的年代刚刚萌生,尽管乔托已经从构图上尽量采用活的人物和真实的世界,对绘画素材已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方法。然而这个富有戏剧性的场面,还是没有完全摆脱中世纪的僵硬呆板的构图形式。
画中的故事是这样的:在最后的晚餐时,耶稣指出了出卖他的人是犹大,晚餐过后与门徒来到了客西马尼,耶稣三次祷告,12门徒皆昏睡过去,耶稣将他们唤醒,说着“卖我的人近了”,于是就看到犹大带领着谋害耶稣的人找到了这里,定下暗号“我与谁亲嘴,谁就是他。你们可以拿住他。”随即他来到耶稣面前,与他亲嘴。这幅画作描绘的正是这个瞬间。
这里提到的客西马尼园,就在橄榄山上。园中的三棵超过2000年树龄的老树,人子献身时,它们应该已经在场了。
6
la Pietà
哀悼耶稣 米开朗基罗 高175厘米 云石雕像
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被捕后,受审被判了死刑,遭受鞭打与戏弄,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走下橄榄山,最终被悲惨地钉死在了这座十字架上。耶稣死后,他的母亲玛利亚抱起耶稣的身体痛苦,米开朗基罗的这幅雕塑作品,表现的正是这个悲伤的场景。
这幅作品是米开朗基罗24岁时的作品,也是他唯一签名的作品。在米开朗基罗的心中,圣母玛利亚是纯洁、崇高的化身,为了让她永远保持着青春的状态,米开朗基罗突破了以往圣母苍白衰老的模式,而塑造出一尊容貌端庄美丽的少女,使其拥有直观的美的同时又不失深沉的丧子之哀。死去的耶稣脸上没有任何痛苦,却通过腰部弯曲、右手下垂、头向后仰等体态,表现出了死亡的虚弱和无力。
米开朗基罗对这件作品注了的大量的心血与情感,对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打磨,甚至还使用了天鹅绒进行摩擦,直到石像表面完全平滑光亮为止。这一切都赋予了石头以生命力,使作品显得异常光彩夺目。米开朗基罗还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作品一经展出,立即轰动了整个罗马城,从此便与作者米开朗基罗的名字一起成为了艺术史册中光辉的一页。
当年,耶稣从橄榄山上走下来,受尽苦难与折磨,如今这最后一段路被称为苦路,一共有14站,最后到达圣墓教堂。(之前的文章详述过这段故事,回复“苦路”回顾)苦路的第13站是耶稣被从十字架上放下,放入玛利亚怀里的地点。
有时常发问
为什么人们渴望去
以色列这样的国家?
那里的文化离我们太远
想要真的领悟圣城的魅力
又是否具备这样的文化基础呢?
而那些烂熟于心的艺术作品
正用一种跨越国界的语言
将文化间的差异彼此拉近
产生不可思议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