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名时,没有哪个老师会说“没来的请举手!...哦,没人举手,那看来大家都来了”。听起来像是笑谈,但是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只是没那么明显罢了。
就拿奥运会来说,里约奥运会被戏称为“里约大冒险”,场馆没完工,宿舍没修好,运动员被抢劫。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预算不足,根据开幕式总导演的说法,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预算还不及伦敦奥运会的十分之一。如果经费足够多的话,这些应该都不是问题。
那么,经费从哪里来?里约市、州和联邦政府承担,说到底,掏的是全巴西人民的腰包。
受益的是哪些人呢?通常的说辞是,奥运会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带来旅游业的发展。那么受益的应该是里约市民,但问题是全巴西人民都掏了腰包哦,不公平。里约市民得到的也不一定只是旅游带来的红利,据说伦敦敦奥运会之后,租金上涨了30%,这增加的可是大量普通租房子的老百姓的生活成本。而且大量涌入的运动员,游客,观众,可能让城市交通更拥堵,环境更糟糕。
还有一个说法是,奥运会增加了就业机会。的确,有新的场馆要建,新的地下铁要铺,工人们夜以继日,泥沙车来来往往,工地上叮叮当当,“增加”的这些就业机会那么逼真。但是不要忘了,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每一分钱都得从国家税收中支出。若是基础设施花费10亿美元,全国纳税人就得“缴公粮”10亿美元。而这些钱,纳税人本可以给孩子买套新书,给家人买件新衣服,给自己换台新手机,上一门新课程。
所以,就业机会其实并没有增加,只是发生了转移,转移到了建筑领域,转移给了部分建筑工人。奥运会每制造一个公共建设上的工作机会,就会破坏一个私人领域上的工作机会。看得见的是忙碌的工地,看不见的是从纳税人口袋里拿走的10亿美元而破坏掉的工作机会;看得见的是建筑工人增加了,看不见的是书商少了,制衣工人少了,手机工人少了,教师少了。那些原本可能产生而没有产生的东西,那些没印刷出来的书,没生产出来的衣服,没制造出来的手机,没销售出去的课程,那些其他没有被创造出来的不计其数的商品和服务。
其实不只是奥运会,政府的所有支出,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奥运会经费不足,那说明花在奥运会上的钱少了一些,那么花在教育,医疗等必要的公共服务上的钱就能多一些,所有公民得到的好处就能多一些,这样来看,寒碜的里约奥运会,不见得是最糟糕的事情。
没来的不会举手,那些因为花在奥运会而没能花在别处的纳税人的钱能创造出来的价值也不会被看到。看不到的时候,要用逻辑想一下。
说个不相关的,80后在工作生活压力中喘息,更关注的应该是自己的成长,而不是随大流,瞎操心,奥运跟自己有多大关系呢?拿多少个金牌,谁拿了第一个金牌,这个事情估计也就是许海峰这个名字还能被一些人记得,其他届奥运会的首金是谁取得的,还会被大众记得吗?应该不会有。即使知道,除了增加谈资,跟自己的成长有半毛钱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