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董洁和杜淳主演的《美人如画》,印象深刻的不是江嘉沅和徐恨这对所谓的“同父异母”兄妹虐恋的故事,而是一段与蓝染料有关的剧情,当年杭敬亭冒充江学文,下云南找蓝染料,并与徐瑾生下私生子徐很。
多年以后,为报仇,徐恨舅舅徐雷暗中用蓝色染料将江学文缝制的皇帝龙袍上金色五爪染成黑色,致江学文于死地。
这种蓝色染料,吊起了我的兴趣,找到了有限的一些资料,得知它出自云南苍山,最初是从山上挖掘出来的野生板蓝根,用其根茎发酵几个月做成靛蓝泥,然后再做成蓝染料。
板蓝根不仅仅只是药材,更是天然的染色匠,它韵育出一种蓝,大理的白族人就用它做蓝染料,世代相传,据说已传承了一千多年。
走访大理,古城游客云集,苍山雪,洱海月,天龙八部,翩翩段公子,处处都有传说,为探寻村庄里的扎染传统手艺,特意慕名去了喜洲镇的染衣巷,可是古时候染衣的旧景已经不在,有种莫名的感伤啊。
在喜洲花十块钱租了辆自行车,直奔素有扎染乡之称的周城,周城坐标在洱海北端,苍山弄云峰脚下,道路两边街铺挂满了染布,这蓝与白的相间,诉说着白族村悠悠生活的底色啊。
第一次来周城,绕了好大的圈子,扎染已成快消逝的技艺了吧,找最传统的染坊很不容易,正当快要放弃时,遇见拐角处,扎染坊门口正在扎花的美女,她叫小安。
她站起来亭亭玉立,亲切地打着招呼,聊下来,感知到她是个有故事的姑娘唉,她是安徽人,主修家居装饰,以前在厦门工作,为了学习扎染,只身一人来到周城,小安一边介绍一边带着参观他们的作坊。
走进后院,二楼坐着正在扎花的白族阿婆,给我们介绍当地的风俗,指着扎染布,孩子出生的时候,就要送这种八卦图案的,用来包裹初生的婴儿。
蓝底白花的花纹中以小蜜蜂、蝴蝶居多,小蜜蜂是白族的吉祥物,方言叫“富斗”,是生活富裕的象征,扎小蜜蜂,白族话叫“扎富子”;而千姿百态的蝴蝶,象征着爱情与忠贞。
周城附近的蝴蝶泉,以其蝴蝶景象远近闻名,听当地司机说,他小时候见过一次蝴蝶倒挂的盛况,蝴蝶泉上的合欢树开花的时候,吸引了很多蝴蝶,就如书中记载的“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如今的周城已无当年的辉煌,基本以小规模的家庭染坊为主,小安说,他们收正式徒弟,须要有美术功底的,学好之后能派得上用场,扎染工序复杂,制作成本高昂,高昂的手工艺卖不上价了,很多作品是交给村民以临时工的雇佣关系,按件,或按时付费,染色程序则交给工厂。
扎染工序复杂得很啊,整整十六道工艺,扎花一周,发酵染料一周,反复染上二十几遍,经过染色、氧化、漂洗工序,做出来怎么得也要一个月了。
阿婆说缝扎是关键,扎花是一针一线的缝,针针线线几毫米啊,耗伤眼睛,这种只能年轻人做了,老人家眼睛不好。
扎染艺术在十指之间,扎花时针法松紧不一,反复浸染程度不一,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耶。
用植物板蓝根反复浸染的扎染布,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化学染料的扎染,成本低,颜色绚丽,煮染一次就能成色,销量很好,这种染料却对环境的污染蛮严重的。
曾经流连于唐诗中的“青碧缬衣裙”,醉心着南诏舞队的“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但现在我最惊叹和赞赏的是苍山洱海的千年物华,那与大自然和谐,那流动的指尖,活着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