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育娴雨林公益基金正式启动。该基金的设立,旨在修复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保护雨林生物多样性,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如今,基金设立已满一年。尽管因为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使工作计划不得不做出调整,但基金各方面工作仍在向前推进。
事实上,育娴雨林公益基金运营团队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通过自己的工作让更多人拥有更强的环保理念。在基金成立的第一年,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宣传着这样的理念,和物质上的帮助相比,这项使命带来的影响显得更加长远。
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实现双赢
2021年9月20日,育娴雨林公益基金在云南西双版纳成立。一年来,基金通过发放树苗管理费、进行公益宣传等形式,推动退胶还林、恢复雨林公益系列活动,促进了民间雨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让更多人了解热带雨林保护的知识,同时探索建立‘人-象-雨林’共生的新模式。”育娴雨林公益基金发起人、奇迹30创始人赵育娴说,“一年来的工作,尽管遇到了疫情反复等困难,但总体上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年来,育娴雨林公益基金以基诺山为基地,动员村民把橡胶林纳入项目,种下多样化的树种,基金会为每棵树提供补贴,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村民增收的双赢。
让热带雨林与世界相连
在育娴雨林公益基金的理念中,如何发挥无限的生态保护能量,是始终探索的目标。
过去一年中,他们除了直接为农民提供补贴,还进行了更大范围的动员和尝试——号召到基诺山的游客,都亲自种下一棵树,并出资认领树苗。如此一来,不仅为村民带来更多经费用以管理树苗,还把来自世界各地的爱心人士,与西双版纳密林深处居住的人们紧密联系起来。
与世界紧密连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让更多人愿意捐助,则需要理念上的不断输出融合。“这也是基金会的重要使命,我想,这也是一种‘授之以渔’,当更多人拥有雨林保护的意识,全世界的力量比一个基金会的力量要大得多。”赵育娴说。
在赵育娴的预期中,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随着雨林修复项目的有序推进,让支离破碎的雨林逐渐连成片,为亚洲象的迁徙、觅食提供场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建设,民间力量不容忽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各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在此其中,民间力量不容忽视。“中国伟大成就的取得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党和政府充分发挥民间社会组织的力量,共同参与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我们的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其实不管是政府层面还是民间层面,所有人的目标都是统一的,那就是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赵育娴说,“我们也会关注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对生态建设提出哪些新的要求。我们会按照新要求、新指示,继续发挥我们的力量,和全社会一道,共同把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