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是如何从多年来一向坚决反对物质奖励学生到支持并践行这个做法的呢?一念之差的顿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思想的转变往往需要很多年才能偶遇这么一个机缘。
反对物质奖励的理由:
1 不能让孩子依赖物质奖励,因为物质奖励是无底洞,无止境的啊!
2 不能让老师依赖物质奖励,老师没有其他办法激励学生吗?没有自信,没有方法,最终不利于老师的自我成长啊!
转念的过程,来自台湾的她说,
你去美发店,超市,你的电话消费记录,你的飞行记录,旅行记录,你的汽车消费记录,你的游戏记录,你买东西多的时候,商家就对你说可以打折或者有精美赠品,鼓励和促进你进一步消费,这些不是物质奖励,是什么?
物质奖励是方法,不要使用过度就好,也不必完全排斥使用。
如果父母完全不陪伴孩子,只给物质奖励,也是父母的悲哀,但也是父母没有其他的办法啊;
如果老师使用大量的物质奖励,证明这个老师并没有其他更多的激励方式,教学管理能力有限需要提升;
如果有家长和老师完全依赖物质奖励,只能说明他们“懒”或者“笨”以及不自信,没有自信脱离物质奖励,没有思考和探索其他方法的努力,没有胆量使用非物质奖励。
而俺属于另一种,极少使用物质奖励,一方面俺个人物欲太低,以己推人喽,也是一种不自信,没有胆量尝试掌握控制物质奖励的能力,其实所有的外显行为背后都有内心的“恐惧”。因此,完全不用物质奖励的老师也算不上“高明”,更不用谈及“高尚”和“清高”。
如何把握度需要气度和不断尝试,为什么学生表现好了就只能获得口头表扬,不能给一点点奖品呢?
俺怕什么呢?
与其说怕学生对物质过于热衷,不如说怕自己对物质奖励失控。
“中庸”不是指折中,而是指——合适。
俺开始尝试给予孩子们一点物质奖励,俺是个抠门小气也没有多少钱的人,既然惧怕走向物欲的另一端,所以也是小心再小心的尝试,因为在山村支教,最怕“惯坏”了孩子们,哈哈。
So, I try to give children something, not only knowledge but also maybe a little bit wisdom of something, I try to knowmy fear of this material universe and myself and then improve myself and my own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