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回不去的旧时光
一
李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在县上当一个文吏。工作清闲,常一得空便与长子李由去上蔡东门外打野兔,虽常有怀才不遇之感,但不失为他一生中难得的快活时光。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斯去了县里的粮仓,惊奇的发现里面的老鼠各个肥头大耳,见着生人也不怕,与他平日在厕所里看到的老鼠完全不同。当时他就生出了感慨:“都是老鼠,环境的不同竟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是这样造成的!”
不久后,李斯辞了官,向荀子拜师求学,学习帝王术。学成后他分析天下大势,和荀子说想去秦国发展,荀子便告诉他秦国丞相吕不韦正在编纂《吕氏春秋》,于是李斯就拜别老师,赶往秦国。
这一去李斯再没有回过楚国,这一去李斯与过去的自己挥手道别。
二
李斯来到秦国后,拜见了吕不韦,向吕展现了他方方面面的才干,吕觉得他是个有用之人,便拜他做了自己的门客,接着把他推荐给了秦始皇。李斯进了政府,开始发挥他卓越的治国才能,提出很多开创性的政策,如:统一度量衡、郡县制,这些政策一一被始皇帝采纳,在始皇帝的提拔下李斯的官也越做越大,一直做到了丞相。
李斯从一个小文吏做到了丞相的高位,机遇和能力都是有的。做为回报,李斯得到了享用不尽的富贵荣华,在以后的岁月里,李斯为了捍卫既得利益不受侵害,不断的失去了道德、道义的底线,一步步滑向深渊。
三
荀子一生授徒无数,最得意的门生只有两个,一个是李斯,另一个是韩非子。李斯做了秦国的丞相,韩非子在法学一道有着极高的造诣。始皇帝一度非常崇拜韩非子,欣赏他关于治国的论断,以至于朝堂议事要是不引韩非子,就会显得格调不高。始皇帝想让韩非子来秦做官,李斯得知后很害怕,他很了解这位师弟的能力,以韩非子的能力,用不了多久他自己都可能被比下去。于是李斯就设计了冤案,让韩非子下狱,在饭菜中下毒毒杀了韩非子。
在利益和同门之谊之间,李斯选择了前者。师出同门又如何,影响到我的相位,只好委屈师弟你先走一步了。不知故去的老师荀子看到这一画面会作何感想。
四
嬴政第五次巡游的路上,因病猝死。临死嬴政完成了遗诏:立长子扶苏继承大统,命长子扶苏速回咸阳为他治丧。当时知道嬴政驾崩的只有中车令赵高、丞相李斯、次子胡亥以及几个贴身侍从。赵高是胡亥的老师,他撺掇胡亥、李斯伪造诏书,立胡亥为新皇。李斯考虑到与扶苏、蒙恬集团政见上不和,一旦扶苏上位,自己绝没有好下场。尽管他清楚胡亥是个草包,胡亥上位对秦帝国也绝没有什么益处,但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他答应了赵高的请求。诏书被篡改,立胡亥,赐扶苏自尽。
在利益与国家兴亡之间,李斯再次选择了前者。国盛国衰与我李斯何干,我只求继续做我的丞相,永飨富贵荣华。
五
秦二世二年,楚人从秦国手中夺回了半壁江山。二世仍酒池肉林,无所作为。李斯大感不妙,上书二世让二世多花心思在政务上,减轻徭役。不料二世看完后大发雷霆,回文指责李斯。官场混迹多年的李斯感受到了危险,他立马又上书二世,夸赞二世加重徭役的做法是对的,尧舜都不及二世。二世看完之后,觉得李斯马屁拍得舒服,就没再难为他了。
在利益和名节面前,李斯还是选择了前者。只要我还是李丞相,不做君子又如何?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六
要说整个帝国除了胡亥还有能让李斯忌惮的人,那就只剩赵高了。赵高是个文武全才,不光资历比李斯老,和二世的关系还比李斯亲密得多。李斯虽然位极人臣,但是他还想追求更大的利益,所以势必要和赵高斗法。只可惜姜还是老的辣,李斯中了赵高布的局,锒铛入狱,受不住赵高的严刑拷打,认下了勾结楚人的莫须有罪名。二世得知后很生气,后果也的确很严重:夷其三族!
行刑那天,天气不是很好,李斯对着跪在一旁的李由说:‘“我想再和你一起牵上黄狗出上蔡东门去打野兔,可惜再也不能了。“言毕,行刑,李斯三族尽灭。
可叹李斯临了才想明白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一定不是利益了,一生逐利,为此抛弃了同门之谊,为此不顾国家兴亡,为此可以苟活折节。他应该想要任上蔡小吏时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那段道德、气节仍在的时光,如果可以,哪怕拿攫取到的全部利益来换,都舍得。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