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听武志红老师的微课《从全能自恋到真实自信》,对其中的一个概念很有感触,在这里分享一下。
概念是英国心理学家格雷葛里.贝特森提出的双重束缚,他认为双重束缚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要是指一个人同时在交流的不同层面,向另一个人发出互相抵触的信息,对方必须做出反应,但不论他如何反应,都会得到拒绝或否认,容易使人陷入两难的境地。
武志红老师分享了一个马伊俐在圆桌派中讲述的一个故事。
在马伊琍小的时候,经常处于不高兴中,她的父母说她很倔,有一天父母和她商量好了要去买皮鞋,在一家鞋店父母不断问她:这个好看吗?那个好看吗?她明明喜欢上了其中一双,可就是不说,只是摇头,然后就离开这家店去了下一家店,这个时候她已经不开心了,在她心里有这样一个声音:你们怎么没猜出我想要哪双鞋?到了下一家店,还是有类似的款,可她还是不说,只是摇头,结果最后什么都没买回去。她自己很不高兴,惹得大家也很不开心。她到底想要什么呢?
情商高手马未猜出了马伊琍的想法,他说,就算她的家人猜出来也没用,她还是会否认。
这句话说中了马伊琍的心思,她回应说,其实我希望他们把那双鞋子买下来,硬塞到我手里,这样我虽然表面上不情愿,可心里会特开心。
这就是双重束缚的经典案例
类似的情景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注意,我的QF又要被迫营业了,有一年五一我从老家回新疆之前问QF,你想要点什么,我给你买回去,他说我什么不想要,情商欠佳的我真的相信了,看我几乎空手回来的,他很不开心,我也参不透他为啥不开心,他也不说,直到有一次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他拿这件事来揶揄,我才恍然大悟。
武志红老师说自恋是双重束缚的关键,发出双重束缚信息的人是既想得到实际好处,又想维护自恋。
其中的主要逻辑是这样的。
1、我有需要,希望被你满足,而且最好是我不用说你就满足我,这样我和你的关系是完美的,符合全能自恋的。
2、如果是我说出来的,我就处于自恋维度中的低位了,我在求你了,如果还被你拒绝了,那我会觉得羞耻之极,为了避免自恋受损,我不能说。
3、如果是你猜到我的心思,主动满足我,我不仅需求被满足,同时是你求我接受礼物的,所以我的道德根本没受损,在自恋维度中我仍在高位。
总之当事情这样发展时,我不仅得到了实际好处,同时我的自恋也没有受损。
记得曾奇峰老师的课程也提到过双重束缚,一个人给他的狗取名别动,他经常这样跟他的狗说:别动,过来;过来,别动,据说这条狗后来疯了。
这种矛盾常见于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中,你有过相同的经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