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老师——辽阳边义
2017.10.24
大家晚上好,今晚继续由我为大家进行词律解析之《采莲子》。又名《采莲》、《采莲曲》。
[本调序语]
《钦定词谱》卷一按:“唐教坊曲名,此亦七言绝句。其举棹、年少乃歌时相和之声。与《竹枝》体同,但《竹枝》以‘竹枝’二字和于句中,‘女儿’二字和于句尾,此则一句一和声耳”。
《唐声诗》言:“《教坊记》载曲名。岑参诗‘始知诸取不可比,采莲落梅徒聒耳’足见《采莲》在开(元)、天(宝)间颇流行。齐梁乐府有《采莲曲》《采莲童曲》《江南可采莲》宜皆为调之先声。以‘莲’‘怜'同音,遂皆入恋情。其行愈广,其变愈多。《古今乐录》谓梁《江南弄》内之《游女曲》有和声曰:‘当年少。歌舞承酒笑!’已开本调曰‘年少’者之先。皇甫辞中所谓‘小姑’仿佛‘游女’。
潘慎《词律辞典》载《乐府诗集五》言:“清商曲辞”所载唐人之作,有《采莲曲》《采莲归》《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所写采莲之环境与情事,已甚丰富。赵宋于本调之演变甚多:令词有《采莲》《采莲令》《采红莲》,每用其调送盏…后世吴歌中《采莲》之声仍盛,和声曰“火孩”。虽《莲花落》之俗曲,亦古《采莲》之遺也。
[谱例与谱式]
菡萏香连十里陂,(举棹)
仄仄平平仄仄平,(避孤平,一三不拘)
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
仄平平仄仄平平。(七律,一三不拘)
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
仄平仄仄平平仄,(七律,一三不拘)
更脱红裙裹鸭儿。(避孤平,一不拘,三平)
——皇甫松《采莲子》(平韵格,单调小令,28字,四句三平韵)
[标谱说明]
此亦七言绝句体。其“举棹”、“年少”乃歌时相和之声,与《竹枝》体同。但《竹枝》以“竹枝”二字和语句中,“女儿”二字和于句尾,此则一句一和声耳。
《钦谱》和《潘谱》皆以皇甫松词立谱,皆不标平仄变格,盖因其为歌谣体入词,平仄宽松不定。
[本调律析]
(1)、 此调原为民俗歌谣,男女采莲划船之际情歌唱和,每句正词之后,犹有“举棹”、“年少”之类和声伴唱。篇前介绍岑参诗句形容此曲当时流行盛况。诚如《唐声诗》所言“其行欲广,其变愈多”。于民间传唱之际,随口七言。或平起或仄起并无定式,平仄声亦无所拘束,即如我们当今与湘黔一带男女情歌唱和中所见。
(2)、 皇甫松之词命名为《采莲子》,词句内容亦写采莲姑之情趣。显然系采风之作。凡民歌经文人采制入词,必加梳理,则平仄日趋定格。皇甫松词,句型排列井然有序,两句间平仄相对。两联间平仄相粘。与律诗中之七绝常格完全相合,为定型格式之一种。故其平仄变格亦当如七绝常规。如此可知,我们仿填之际,亦不必亦步亦趋,可按内容所需相机变式。
(3)、 前边已分别解析《阳关曲》、《欸乃曲》、《杨柳枝》、《采莲子》四调之谱式格律。毕竟同为七绝体节四句二十八字三平韵。何以为别?攫其要点:四者句式结构各有不同:《阳关曲》以限平限仄准律句较多为特征;《欸乃曲》有三句采用古风式句尾;《杨柳枝》每联两句间皆平仄相对,两联间平仄相粘。属标准七绝体《采莲子》每句后皆有和声,把握住主要特征就会加以识别,各显特色。
下面为大家解析另一种词牌《字字双》。
[本调序语]
《钦定词谱》卷一按:“见《才鬼记》因每句有叠字,故名《字字双》。有注曰:“此调无它词可校,固只依原声,而不标平仄变格”。
[选解提要]
此调虽然也属七绝体,但格式极为特殊。每句平仄要点皆在句尾三字,单独作些解说。
[谱例]
床头锦衾斑复斑。
平平仄平平仄平。(二四同平拗,古风尾)
架上朱衣殷复殷。
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古风尾)
空庭明月闲复闲。平平平仄平仄平(四六同仄拗,古风尾)
夜长路远山复山。
仄平仄仄平仄平(七言,古风尾)
——王丽贞《字字双》(单调小令,28字,四句四平韵。“殷”取上平声五删韵)
[句式解说]
此调格式极为特殊。每句末三字皆取叠字叠韵的修饰方式,因而四个句尾全为“平仄平”同一格式之古风尾,此为要点,为追求这种特殊格调,其他音位之平仄声便往往忽略不计。其中第一、三两句便是拗句。
[本调律析]
(1)、 此调虽也为四句二十八字,但与以上格调迥异,显著特色有五:
其一,通篇四句皆属语意完整之“独句”,一句言一事,单摆复搁,排比并列。
其二,句句押韵。此有别于常规绝句,这种用韵方式显得更加缠绵。
其三,从诗律而言,第一三句皆为拗句。在词律,恰为此调格律上重要特色。
其四,尽管四句之平起与仄起句型有别,而每句末三字,皆为“平仄平”之古风式句尾。
其五,每句末三字皆用叠字,如班“斑复斑”“殷复殷”“闲复闲”“山复山”,其中“复”字上下重复四次,这在其他词调中甚为罕见。
(2)、 细品其词意,由近至远,先写床头是锦衾花被斑斑。再看衣架是衣裳艳红殷殷。再往窗外是空庭明月闲闲。进而思远,是夜长路远山山阻隔。通篇未写一个怨字和思字,而怨妇思远之情毕现。作者如此修辞立意,颇费心思,绝非等闲文字游戏制作。
(3)、 此调平仄格式与内容也结合得十分密切。句句用韵与独句相配合照造成四句四事之罗列感,此其一。古风尾“平仄平”与”斑复斑“、“殷复因”、“闲复闲”、“山复山”之“夹字叠韵”相配合,增强了缠绵幽怨感,是其二。多用拗句与,孤宿怨妇之深夜辗转床侧、夜月照庭之恼人心绪,极端复杂矛盾心态,也恰好契合。是其三。这些地方堪称独运巧思。
(4)、 而此调何以竟成为无人仿填之孤词冷调,我想大致有三点原因。
一是,这里含有“独特性”与“通用性”之辩证关系,人们即兴写词抒情或送行或祈祝,常格七绝体顺手拈来,十分方便。而此调之特殊性甚多,在格式上,要用古风尾和拗句。修辞上又要叠字叠韵限制太多,写起来十分不便,犹如人们日常饮茶沏水,总以大路货之常形茶壶茶杯为多用。至于造型独特又有开关、闭锁,机智巧思之特殊茶具,偶用为新鲜,常用则嫌其麻烦。
二是形式短小与内容含量少之矛盾,词家有种难度越大越感兴趣的心态,但往往是些内容含量较大之词。此调虽然多用技巧,但其内涵,毕竟不如《沁园春》、《念奴娇》、《满江红》、《贺新郎》之类长调广阔。设获《字字双》之技巧格式,融入某些三五言、四六言兼具之中、长调格式中,则有可能引起词家更大填制兴趣。
三是诗词贵有技巧,但技巧过于程式化,则鲜有问津。此调由于无可校,便被谱书标作“一声不变一字不易”,若全按此格平仄声原格仿填,即便是词家高手,也难做到。即如征写楹联,有人出了上联七八个字十多字,对应下联虽只一句,而既要意对又要平仄合辙,也是大伤脑筋而未必工整。此调四句二十八字若是平仄声字字刻版照搬,怕是主持《四库全书》编撰之纪晓岚再世,怕也要告饶“纪郎才尽”吧!
时间关系,今晚的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陪伴,晚安。
只若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