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两万里#
今天周日比较闲,所以和昨天一样,嗯,就啰嗦一下。
今天看了五六七八4个章节。讲的是关于数学、品德、历史和自然课。想起前言里面说的这本书不仅适合老师看,也适合家长看。确实,这本书不仅适合语文老师看,是所有的老师看语文数学英语音体美戏剧等等,雷夫他本身是一个全科的老师。
相比于昨天“道德六阶段”的冲击以及书中关于阅读和写作的吸引。今天稍微缓和了些。今天的关键词:思的快乐
打造一个魔法的教室魔法的天地,这里面充满了勤勉思考,只有这样才是快乐的教室,才是高质量的教育,如阅读的快乐一样,学生学习的快乐是思的快乐。
阅读为什么是快乐的呢?对着纸应该是很枯燥的,尤其是一些专业书。可是当你读完之后,这种有所得有所获的感觉是非常快乐。
回想自己的课堂,当我们真的领着学生走进文本深度对话之后,学生是不愿意下课的。尽管学生们是那么的喜欢下课。这个就是思的魅力吧。享受的是思的过程。
在解决问题中引发思,在前面章节,雷夫说了几次一个教育的绝佳机会,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是教育的绝佳时候,这里我理解为也就是引导学生走进思的快乐的时候,通常这个时候往往被我们忽略了,放弃了。
第二个关键词:方法多
没见过雷夫老师本人,不过我觉得他肯定是一个“鬼”点子超多的人。鬼点子多的老师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因为他们总是想着各种各样奇妙的方法来领着你学习。雷夫这样一个那么重视品性教育的老师,在面对测试应是这个问题上,他就运用了很多的小技巧,这些小技巧帮助他学生赢得了高分。所以说就是教育和应试教育真的那么对立吗?不是的,方法的引领才是最重要的 ,技巧的运用才是关键 。
第三个关键词:品性教育
这是一个很直白又很纠结的问题,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教育就是教书育人,育人,人的品格教育才是最关键的。不过在行动当中去玩玩,偏离了最初的初心。永葆初心,谈何容易。包括我自己。
为什么一开始选定的目标,到最后却偏离了轨道了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先前的目标困难太多,阻碍太多,所以选择了简单的粗暴的。提高分数太容易,培养品性太艰难。提高分数很快收到“表扬称赞”,品性这东西,太隐性时间又太长了。耐不住寂寞啊, 顶不住压力啊……
也所以,雷夫只有一个。
品性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他自己独立的个体。开发每一个孩子的小宇宙,点燃每一个孩子学习的热情。
其他:电影,触摸自然,讨论倾听
电影,不管是在引导学生关于历史的,阅读的自然的,还是道德第六阶段的教育 ,很多地方雷夫都选择了电影。
如何上电影课?雷夫在阅读这章节说的如听有声书一样,老师是偷懒,不是休息,而是恰当的引领以及提前的备课等……
电影的魅力。说真的,我知道它的作用很大,一般的说教啊,很多说不出的道理,在电影这里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诠释和教育。
读到这里,我想雷夫他一定是熟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和维果斯基的著作。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触摸体验实践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我要努力。
所有“鬼”点子,所有的爱心,努力技巧。如果说没有一定的教育教育理论为背景知识,那么很容易走向盲目,走向极端,只有在熟读了这些教育著作之后,才能给我们的行为做有力的支撑。才不会盲目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不是实验室里的米老鼠,所以教育不是你想怎样做就怎样做。
这也正是教育的伟大之处和神圣之处 。
最后还是想说关于道德发展六阶段,问自己,当下,我处在哪个阶段?
身为老师,教书育人,教出的学生,定位又是哪个阶段?
身为妈妈,我的孩子,我要怎样引领?让他达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