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姿势而言,
考古学家是代表现代人对过去的跪恩和叩谢
所以,即使经过千年,我们依旧能看见历史
这座城,我更愿意叫他长安。当她被称为长安时便有了一种不可言说的气势。大唐盛世在这里发生,他拥有着高度的自信。这种自信体现在每个唐人的身上。我的第一站便是她的城墙。城墙屹立在这里,代表着大唐的过去和不朽。这里的每一滴水,每一块砖都诉说着发生在这里的人和事。时过境迁,白云苍狗,朝代更迭,她一直在这儿。
天色渐暗,我们走往回民街。它是我心心念念的地方,别人为生而食可我为食而生。了解一个地方,一定要走他们走的路,吃他们吃的饭。这里的服务员小哥哥才是一绝,整个战斗输出基本靠吼。“来,看一看”“进进进”“要不要,要不要,要不要”,在被吓得连声说“不要不要不要”后,得到了无比傲娇的回答“不要拉倒。”愣了一下,觉得真是可爱。吃了甄糕,点了泡馍,叫了麻酱凉皮,进了贾三灌汤包,喝了酸梅汁,感觉……一般。又不敢随意评价,害怕不是正宗味道,败坏人家名声。
因为是这里,所以发生怎样的故事都不稀奇。这样的女子,她不笑都倍受恩宠,更不必说巧笑倩兮,足以让帝王丢盔弃甲,命都能给她,何说这天下。她美啊,美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她媚啊,媚得回眸一笑百媚生。足以让君王夜夜笙歌,不问朝政。这些,都发生在这啊。骊山顶上有为搏褒姒一笑,烽火戏耍诸侯的周幽王壮举,骊山脚下是春寒赐浴的华清池。周没了,唐衰了。在我看来,朝代更迭实在是在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可君王的爱情真真让人感慨。当军队的马蹄声冲破了长安城的安宁,冲断了霓裳羽衣曲的弦音,在“不杀贵妃,誓不护驾”的高呼中,我感受到了贵妃赴死的悲壮和无奈。红颜祸水的说辞是帝王最低贱卑微的遮羞布,它时时刻刻证明着,这个皇帝连他最心爱的女人都护不住。“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玉环和三郎的故事在这首《长恨歌》里,在每个人的口中。虽然我一直觉得白居易的《长恨歌》含极了讽刺意味。
当看见兵马俑的时候根本一点感觉都没有。所有的感慨,赞叹和敬佩都发生在看见他们遗骸之后。
它是一个奇迹,可它没有完整的等待着我们的到来。他留给我们的只是瓦砾残堆,而我们看到的都是学者一点一点修补来的。现代学者和古代工匠的想法和心思交流,碰撞,融合,然后将艺术呈现给世人。这是穿梭千年时光的对话,看吧,我们做的很好。
文物不会说话,可他无时无刻不在回答着我们的问题。那个一统天下的男人,他费尽心思给自己修建陵墓,我们能看见他的野心,看见他的雄心。秦始皇陵,有大大小小200多个陪葬坑,一个一个足以让世人惊奇。而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看见那个男人为自己打造的最后的栖身之所。我不知道。没人知道。
虽说远离了长安,可还是想说一下西岳华山。夜爬华山,任我怎么描述,个种滋味只有爬过的人才知道。
陡坡,峭壁,70度、80度、90度的石阶,山上山下的一唱一和,早先立下的flag和永远也找不到的北峰,这些是华山。
挤作一团的东峰观日台,冻到发抖却依然坚强地睡去,满含歉意的“我过去一下”和无所谓啦,你踩着我过去也可以啦的态度,这些也是华山。
满含期待,日出东方时却只剩下哇哇哇的文盲式赞美。大家一股脑的往南峰去,也都记挂着西峰的索道。这些还是华山。
这些全部都是华山。
全峰爬一场,就只剩下累了。可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也不免小骄傲一下。我超棒呢!
日出是一定要着重强调的。可我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来说明,感觉不论怎样的描述都是繁重多余的。它是太阳啊,本身就带着光辉而来何须华丽辞藻的堆砌。当它越出山顶时众人发出的“哇!”的一声,聊表心意,简单直白。
长安的自信是大唐给予的,她的气度是历史积攒的。她宽容,她开放,她大方。中华上下五千年里,只有在盛唐时期,人们才会有这样的发展。那是一个民族最自信的时期。
长安,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