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承载自律的按钮-元认知
我们的大脑非常的神奇,书里说道的心声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神经元,有时候我都在想,我是谁。再次也要想到,我是我、大脑是大脑。
通过练习正确的控制自己大脑认知的过程,自律会和你并驾齐驱。
自律指的是可达到的自我意识的最高水平。
自律型人格的人了解元认知回路并且能够使其发挥最大功效。
读书笔记目录:
1-元认知与心声做朋友
2-反馈回路→自律之初
3-无意识空间vs意识空间
4-自我对称→自我协调/自我失调
5-获取元认知后的三级跳
6-扩展元认知"当我没写吧“
1-元认知与心声做朋友
简单地对元认知进行一下定义,即“对思维的思考”,无论做任何行动,大脑里会有一个或者多个站在第三方角度来看待我们思维的神经元。
如果心声得到良好训练,那么它将扮演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角色。反之,人们将沦为情绪的奴隶。
人类心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另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征就是“心声”。心声是将行为中的元认知觉察标注出来的通常做法。当我们检验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到哪一步的时候,检测者会听到一种来源于自身的声音。尽管这种声音是我们自己发出的,但是它更像是一位冷静的旁观者做出的论断。
比如:今天下班回家准备健身,回家以后很累的在沙发上面,这个时候心里有一个声音会出现,“应该要去健身,因为对身体好”“算了,还是不去了,上班很辛苦,明天再去”这样的情况大家都很熟悉,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声音,在心里而且自己可以清楚的听到,这里最后要不要去健身就是整个元认识觉察的过程。如果你去了,恭喜你用好了元认知,如果你没有去,躺在家里,元认知还需要继续练习。
如果你的元认知觉察的过程得到了良好的训练,那么可以肯定地说,心声会引领着你走向成功。
2-反馈回路→自律之基石
事实→联想→结果→行动
事实阶段
每个反馈回路都要先搜集数据。从广义上说,数据可以是观察、整理、测量的和之前存储在大脑中的任何信息。数据既可以来源于你自身,也可以来源于其他人
比如:看到朋友健身后的变化,网上说健身对身体和心智的改变
联系阶段
在联系阶段,我们将从数据的搜集和存储转向数据的输出,但是此时的数据已经“改头换面”。如果要使数据能够在反馈回路中发挥作用,数据本身必须被赋予意义
比如:联系到自己,身体不是很好,自己懒惰,要改变自己。
结果阶段
一旦数据有了意义,回路就能够继续发展,但是,若要保证回路运转顺利,我们此时还要知道如何去处理这些信息
比如:正确的了解关于健身是否适合自己,身体有无异常,有无时间,健身房距离,家人是否同意等等。
行动阶段
当明确了信息与我们需求的联系和由此产生的结果之后,我们现在要面对的就是“做”的挑战了。
比如:经过三个回路的认识后,知道健身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最总开始行动起来,如果不适合自己那就不用去了。
在健身过程中又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不如下班后要不要去健身,是否继续坚持健身,后面的一系列思考都是经过元认识的4个阶段。
只要开始了行动(健身),那么这个行动本身(健身),作为被评估和观察的信息开启新的反馈回路。
比如2:
事实:别人在训练肱二头肌肉
联想:肱二头不发达
结果:虽然二头不发达,新手不练二头肌,练背。
行动:暂时不训练肱二头肌
最大限度地从反馈回路中获益,你要具备一双“慧眼”,只要你出现了思维错误,你就能立即发现并自我反省。
训练反馈回路中的必要心态
1.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能解决的问题上,不要纠结于那些明显不在你能力范围内的困难。
2.当下只专注于一个问题,并投入100%的努力。
3.关注自身的改变,不要妄想改变他人。
4.把不能面面俱到作为一个选择。
5.记住,你不是你的想法。
你之所以没有意识到,是因为你身在问题之中。你真正需要的是,从问题中抽身出来,以理性的视角去审视消极思维反馈回路。只有以这样的立场,你才能够有意识地评估接下来会怎样,而不是不停地反刍所有消极的想法。此时,你化身为一个睿智的分析者,正确地判断接下来该怎样做才能扭转反馈回路。
3-无意识空间vs意识空间
无意识空间
无意识空间的信息加工速度可是11000000次/秒。
比如:每分钟的心跳,肝脏排毒,肠胃蠕动,积累的知识,负能量,暴躁,浮躁,恐惧,心跳不被大脑控制,肠胃蠕动大脑也不能控制,积累的知识在没有使用的时候也是无意识状态,负能量不知不觉游荡在无意识空间,平时要注意提高无意识空间的知识积累,在意识空间里面需要很多强大的知识做支持,在反馈回路中,如果无法提取有效知识到意识空间,整个过程的回路可能不准确和变坏。
意识空间
有意识空间加工信息的速度最快可以达到40次/秒
反馈回路的整个过程也叫意识空间,比如正在做19年的工作计划,需要提取积累的知识,但是加工过程中,饥渴,寒冷,头晕,负能量等这类无意识空间的感觉会进入意识空间,感染反馈回路,这个过程不得不动用元认识做第三方的意识监管,把无意识空间的干扰消灭。
想要增强元认知觉察的主要原因是加快意识空间的信息流通速度,并且当信息处于意识空间时,能够对它加强控制。
“你不是你的想法”这条原则至关重要。大脑片刻不停地往意识空间中填塞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并不能定义你自身。
4-自我对称→自我协调/自我失调
N阶段的意向性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一下“意向性”,一个将人类和其他物种区分开来的重要概念。
一阶意向性:的主体(人类或其他动物)能够反思自我的欲望、需要,他们能够进入自己的头脑中。
比如:人需要吃饭,睡觉,动物也是如此
二阶意向性:使得主体能够形成关于他人心智状态的理念。
比如:我知道我的朋友最近很沮丧,因为他爸爸生大病了。
三阶意向性:指的是个体能够推断一个人如何思考另一个人的想法。
比如:我知道我朋友为什么不喜欢我另外一个朋友是因为借钱。
四阶意向性:指的是个体能够推断一个人怎样揣测另一个人如何思考第三方的想法。
比如:公司性质的管理知道一个制度因为一群员工的消极工作。
仅仅人类能够掌握三阶和四阶意向,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甚至能完成五阶或六阶意向。
大脑和身体都是一个生理系统,因此,它们都倾向于自稳态——一个稳定的“舒适区”。
“自我对称”这个术语是指,在关于自我概念的两极——“自我协调”和“自我失调”之间寻求一种理智的平衡。
自我协调:你认为出现在你意识中的一连串的想法都真实地代表着你是谁。
自我失调:你会发现渗透的想法与你相悖(“失调”意味着不和谐)。在这种模式中,你很可能会拒绝这些想法。因为它们与你认为的自己或是想要成为的自己不相符。
内部-外部叙述性脚本
在生活中,既有内部叙述性脚本,也有外部叙述性脚本。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很多时候,我们遵循着脚本的要求,却不自知。
内部叙述性脚本:自己的思路和思考,或者自己的元认识系统
外部叙述性脚本:别人的思路和思考,或者别人的元认识系统
比如:工作中老板需要你去做一件你通过元认识觉察发现有异常的,思路有问题的事情,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自我失调,最好的状态是找到察觉的异常,和老板主动沟通。
老板知道心智化是怎样起作用的,并且认识到他们的心智会有目的地与他人相互作用。尽管他们知道自己无法控制无意识,但是通过元认知,他们可以影响庞大的系统中的加工模块,进而改变整个生活。
突显在自我叙述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它充当着保持我们中心化的认知磁石。
个人突显:每个年龄段遇到比之前更有价值的认识。以往个人认识<现在个人认识
环境突显:每个年龄段遇到比之前更有价值的事物。以往环境事物<现在环境事物
5-获取元认知后的三级跳
利用元认知来控制大脑的适应力时,“里程碑”就出现了。人们将会体验到三种很重要的影响,更加自律、更加自我对称、更加有效的自我叙述。
自律:指的是人们自我意识将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比如:自律的健身和阅读给未来打基础。
自我对称:指的是人们能够从阻碍他们达成目标的想法或感受中分离出来。
比如:老板要求你做的和你像做的,他的想法和你想法不一样,可以通过元认知分离。
有意识的自我叙述:指的是人们将会变成“脚本”的评论者、编著者,在他们自身的叙述中施加更多的有意控制。
比如:我的世界我做主,我想做什么,自己都很清楚。
元认知不是一个虚拟的、理论的概念,它是一个神经事实。
6-扩展元认识
不断学习和阅读、不断总结和分析、多学习、多阅读。
坚持、坚持、在坚持。
实践、实践、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