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邻居家的大宝很苦恼,他问奶奶:“我到底是不是我爸妈亲生的?”
据说,事情的起因是,上周末弟弟幼儿园毕业旅行,爸爸妈妈都陪着弟弟一块去了,留下了大宝和奶奶在家,“我幼儿园毕业都没有旅行。”大宝愤愤不平。
“这件事你怎么看?”我问宸哥。
“如果大宝只是因为毕业旅行就这么说,那是小题大作了,但我感觉他爸妈真的有点偏心。”
“我可能不是我爸妈亲生的”
1.一颗不安的种子
邻居家的爷爷奶奶生了两个儿子,这在农村是非常体面的事。
可到了大宝的父辈,伯父家连生三胎都是女儿,爷爷奶奶成天唉声叹气。
老人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孙辈中的第一个男丁——大宝,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
从出生到幼儿园小班,大宝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突然,妈妈肚子变大了,从大人们的谈话中,他似乎感觉到了些什么。
日子一天天过去,弟弟出生那天,全家忙成一团,无暇照看正在放暑假的大宝,爸爸把他送到伯父家暂住。
我想,也许从那时开始,大宝心里便已埋下了不安的种子。
2.被一把推开的孩子
大宝回家后,发现妈妈和弟弟整天躺在床上,他想跟妈妈亲近,总会被大人们阻止:“嘘!妈妈需要休息。”、“大宝乖,弟弟在睡觉,咱们在客厅玩。”……
后来妈妈终于不再整天躺着,大宝很高兴,一放学回家就扑进妈妈怀里,可是只要弟弟一哭,妈妈马上推开他,冲进屋里……
妈妈每天抱着弟弟睡觉、给弟弟洗澡、唱歌给弟弟听……而他晚上只能跟奶奶睡。
3.老实的小学生 VS 执拗的小霸王
大宝上小学了,弟弟正是处于执拗期的小霸王,总是在大宝写作业的时候“捣乱”,大宝叫:“妈妈——弟弟把我的作业都弄皱了。”
“弟弟小不懂事,谁让你自己不整理好,把作业本乱放的?”
兄弟俩一起在客厅玩,有人不小心打碎了茶杯,弟弟赶紧说:“不是我干的。”
大宝被骂了,他怒不可遏地掀翻了桌上其他的杯子,冲进了房间……
听说有一次大宝考了76分,爸爸妈妈一起把他关进房间,脱了裤子,狠揍了一顿。
第二天,他就对宸哥儿说:“我觉得我可能不是我爸妈亲生的,我不想活了。”
其实对于家庭来说,多一个孩子,并不是餐桌上多一双筷子那么简单。一个新成员的加入,势必会影响到原有家庭关系的平衡。父母以为孩子多了一个一起成长的手足,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敏感。
建立两个孩子间良好的相处模式,是所有二孩家长们的必修课。
1.首先,要让大宝真心接纳二宝
父母一旦有二胎的计划,应该先与大宝沟通,并获得他的同意。即使有些父母是意外怀上了二胎,也应及时作好引导,这一点非常重要。
妈妈怀孕后,不能像之前那样轻松地陪大宝玩耍……可以坦诚原因,获得他的理解,并引导大宝照顾妈妈;还可邀请大宝参与和肚子里小宝宝的互动,为孩子们提前建立情感的纽带。
照顾新生儿是需要付出非常大精力的,因此,需要家庭成员合理分工,可让爸爸多陪伴大宝,避免被抛弃感的产生,消除他内心的不安。
2.父母一味的偏袒,结果是两败俱伤
邻居大宝的奶奶说:“一般兄弟矛盾,我们肯定都骂哥哥,弟弟不懂事正常……但现在我们也不敢骂他了,他动不动就说‘不想活了’。”
以年纪小不懂事为由,习惯性偏袒弟弟,使哥哥遭受不公平待遇,心生怨念,甚至轻生;弟弟每每“奸计得逞”,便会越发霸道没有规矩,不断挑衅,这样的性格养成,是害不是爱;这是让孩子两败俱伤的教育方式。
当大宝说出“不想活”的话,大人们突然害怕了,这又在无形中“暗示”大宝,他可以此成功挟制大人,重新获得关注和爱。在这种错误引导下,大宝可能一次次“故技重施”,甚至可能做出更加偏激的行为,让家长追悔莫及。
3.正面引导,贯彻“悌”文化,培养大宝的责任感,培养二宝的秩序感
在古代,“悌”宣扬的是“兄友弟恭”式的友爱,弟对兄当恭顺,而兄对弟亦当爱护。到了现代,因计划生育缺失了近三十年的“悌文化”,如今在新的家庭环境背景下,或许需要重新上线了。
悌,善兄弟也。——《说文》
弟爱兄谓之悌。——《道术》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论语·学而》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说:
“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贯彻‘悌文化’,家长要培养大孩的责任感,让大孩多照顾弟弟妹妹,同时不能娇惯幼子,要让他们懂得尊重和礼让。”
“悌文化”,不仅是大宝和二宝之间友善的相处,更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孔融给兄长让梨,让出了敬重,给弟弟让梨,让出了责任。
兄弟姐妹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手足情,并不只是血浓于水,更是平时一点一滴的互敬互爱。
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