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9 佳豫
《鉴往知来》(解读论语第114天)
日经第419篇(泰伯第八)
经典原文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孔子说:“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且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这一段孔子是在告诫我们要放下傲慢之心。
周公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时辅佐武王灭纣兴周,然后制礼作乐。武王驾崩之后,周公摄政,又辅佐年幼的成王,为周朝八百年基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是孔子最仰慕、最敬佩的人,孔子一生就想做周公这样的人。孔子的志向就是想做一个辅助天子的人。
历史上记载,话说某日周公在吃饭的时候,有人来找他,他就立刻把嘴里的饭吐出来去接待客人,丝毫没有怠慢。
有一次,周公正想洗头,头发刚弄湿,有人来找他,于是他立即把头发卷起来,(过去的头发都很长),去会客,不怠慢客人。
我们说看一个人,要重德不重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周公的谦虚、恭敬之德。
纵然自己有再大的才华,很有学识,有地位,有名望……也不可以骄傲自满,不能吝啬。
真正有德之人,他们的爱心都十分充沛。也就是说,只要人家需要他帮忙,就一定伸出援手。别人没有开口,只要他看到需要帮助,就立刻去做。普通话就是眼里有事,手里有活。
我们说老天爷给到我们的才能不是用来炫耀的,也不是用来自己收藏的,是要用来利益社会和大众的,而不是用来当做骄傲的资本。
来说一个关于吝啬的果报故事。
佛弟子当中有一个人叫周利盘陀伽,这个人是佛一千二百五十五位常随弟子当中最笨的人,笨得出奇。
为什么他会这么笨?按理说他前世做大法师讲法布施,这个果报应该是聪明智慧才对,为什么他会这么笨呢?
因为他在讲法的时候,自己还留一手,没有全部拿出来跟人分享,这叫吝法,也就是说秘吝佛法。
本来应该和盘托出,正所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对,但是他吝啬。
吝啬的原因不外乎担心别人学了之后超过他,所以他不肯全部拿出来教人。谚语有一句话讲: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他怕这个。
那结果吝法的果报就是愚钝,这一世他就特别愚痴。
愚痴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他记不住东西,任何记忆力都没有,他的记性是零。
人家教他一些咒子、一些经文,他什么都记不了。结果佛弟子们就劝他,你干脆别跟我们学了,笨得出奇,学什么都学不会。
周利盘陀伽就很伤心,那佛安慰他,对他说可以再留下来再好好学。佛就让他念两个字:苕帚。结果他念了苕忘了帚,念了帚忘了苕,这两个字怎么都不能念全。
周利盘陀伽笨得出奇,这就是他吝法的果报。那佛怜悯他这么愚笨,最后总算教会他了,念会了苕帚,还教给他一偈,他每天就扫地,念苕帚,念偈子,最后修成阿罗汉。
所以我们说,既然选择了做教育,就不能吝法,就算你做的是一件好事,却因为心头的那点小心思,那点自私的起心动念,果报就不好了。
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像这种人,孔子恐怕都不教了。
帮助人还有所保留,这叫吝。别人不如他,他就看不起人,这叫骄。
看不起人就不能容人,心里面出现强烈的小我、是非、对立,心量就小了。所以说要发大愿,才能破除骄吝。
所以,教育不是喊口号,不是流于形式,而是实战。
经典原文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孔子说:“学了三年,还做不了官的,是不易找到的。”
这个谷这里可以当作禄字来解释,就是俸禄的禄。在过去做官得的俸禄多半是用粮食。所以这个谷当作禄字讲,比较符合古代的情况。
孔子这里讲得比较委婉,他的意思是说:求学三年的人,志不在俸禄,这样的人很难得。
其实是在劝勉我们,求学不是为了求名闻利养。古代学而优则仕,孔子认为出来做官,是为国家为人民服务,俸禄只是顺带得一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现在都在传播传统文化,不论传播儒、释、道三家哪家的教育,难免会遇到名闻利养。
比如你讲课讲得好,人家喜欢听,就会对你恭敬,对你赞叹,甚至对你供养,那这个时候你能不能做到不动心?如果能够不动心,那就是难得。
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要是放不下,就还入不了门。
论语第二章时讲到:子张学干禄。那孔子就对他说: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言语要,少过失;行事要,少后悔,少过失自然少后悔,那禄位就在其中,也就是说,当做到这两点,才能够办政事,才能做官。
这个谷的另一个解释也可以理解为谦虚,好比深渊、峡谷。
学了三年,如果还不能保持足够的谦逊,那么也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学问。
经典原文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
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人之初性本善,圣贤之学跟宗教不一样。宗教也讲信,是先信神、信上帝,没有先信自己。
圣贤的学问,首先是信自己,信自己本来就是圣贤。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
其次,就是信他。这个信他不是乱信的,是信那些古圣先贤。也就是说,在自己没成就之前,先听古圣先贤的话,相信他们的教诲真实无虚,自己做到信、解、行、证,那总有一天自己也能跟他们一样,也可以成为一个圣贤。
《弟子规》上也讲:斗闹场,绝勿近。像现在国外如此的混乱,你敢出去吗?!不仅不能出去,还要赶紧离开。
如三国时代,也是天下混乱的时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社会很混乱,诸葛亮就隐居南阳,天天高卧,不出来。
虽然他很有学问,但还是选择归隐,因为无道则隐。
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他老人家出山,虽然天下无道,但是因为君主的诚心,感动了诸葛亮,他觉得这也是一个机会。
虽然未必能够真正帮助刘备平定天下,让社会长治久安,但是至少能够将自己平生所学,对社会和人民做一点贡献,所以他最后答应出山。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帮助刘备三分天下。
当然单靠一个人是改变不了世界的,蜀国最后还是被灭亡了。但是诸葛亮的忠孝节义却是长存青史,他对于社会来说是巨大的贡献。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由于这次疫情的影响,很多人都转到用网络来进行远程教学,对着手机,摄影机讲课,不用跟外面接触,这不正是:守死善道,独善其身吗?!
世界上每个角落的人,只要有缘,愿意来听课,就能够受益。不管天下有道还是无道,都不受影响,使兼善天下和独善其身合而为一。
所以,凡事都可以成为一把双刃剑,就看你怎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