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货店虽小,那也是有上下游的。除了顾客,也还有供应商。毕竟麻雀虽小,也五脏俱全,货物品种也有几百样。
一般的货物,也就到市里的桥南批发市场去进了,这些年生意不好做,送货上门的倒多些了,因此,批发市场也去得少了。
还有一些手工制品,比如竹编撮箕(一种盛土的工具),这得要特定的供应商,因为这种工具没法工业制造,全靠人工手编。
这种手艺要靠乡间蔑匠来做,但这个东西需求量不大,也卖不起价,年轻人不愿意做,只有几个老蔑匠在有一搭无一搭地做。
且说有这么一位老蔑匠,姓王,一边眼睛似乎有点败作(残疾),因此总戴着一副墨镜。他从前任店主手里起,就是老供应商了。
他有点手艺人的执拗脾气。把价格定得很死,15元一担就15元一担,一定也不松口。有次价钱就没谈拢来,易先生见那个时间,又不是销售旺季,要不了那么多货。见王蔑匠挑了二三十担货来,就说要不了这么多,要不就便宜点,到时薄利销出去。
王蔑匠执意不肯。觉得自家的东西做得结实,收口又紧。一定要那个价才对得起工钱。
易先生说:”老王,现在形势不同了,别个修屋都用机械了,买这个的少了,偶尔有几个人来买这个,并不是图它结实,只是临时用一下,过后就扔掉,所以对质量要求不是那么高。你这价钱一高,别人就不得买了。“
王蔑匠不听,要挑起撮箕回去。
易先生见状也不好强求,他又挑了这么远来,只好照价收下一部分,余下的让他挑走了。
却说有个张蔑匠觑了这个空,忙忙跑到店里来自荐,主动提出降价给我们供货。
易先生让他拿点样品来看下。
张蔑匠的东西做得确实不如王蔑匠,然而价钱低,符合乡人的消费心理,又兼是粗糙东西,买家也没有什么过多要求。
一时间,张蔑匠挤了进来,王蔑匠倒没了一席之地。
但这场小小的争斗并没有结束,有个女供应商杀了进来,两个男人皆败在她手下。
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人,这么有手腕?且听下回分解。
钱多多的后花园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