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道德经第二章首句就是大家所讨论的含义。美之为美善之为善都是是不受老子推崇的,所有的存在都是有其合理性的,不要以己之时空为立足点的去价值判断,这样才能如来如不来地应物共生共存而相安无事。若不得不要有事,则要遵循不争随缘原则。
落在人的精神上也同样如此,有些念头你觉得肮脏低级于是排斥厌恶,有些念头契合你的追求于是一再固守逢迎,无论如何都落在取此舍彼、困守一隅,精神的困境就是这么来的。而什么念头都应该在,什么念头都可以有,这才是生态多样性。问题不在这些念头如何,而在能否使自己的精神成为一个生态系统,使各种念头能够各安其位而有序运行,能如此就是无碍自在,而不是别有一个自在需要觅求。我们的每一念都是我们精神壮大的构成和成长的一环,就算低级幼稚却无负便无正,没有构成和环节就谈不上壮大和成长,就像食物链的底端和顶端。
只是拿我经历的事情来讨论一下吧,我是想说,有心帮别人,或者是行善的时候有可能会着'善'的相。有时候再想,不管是学佛还是其它,检验修行是否正确,是不是看自己的心更加灵动活泼,更加积极向上,更加热爱生活,也更有效率,更准确的处事
慈悲为怀是佛教。了生脱死是佛法。我是谁 从哪里来 到那里去是佛学。任何学问 宗教的终极意义是了悟真相。世间一切的一切都是幻 都是假 哪怕你站到了巅峰 也只是假中真。还是不是。是就是 不是就是不是。无关乎 善恶对错 美丑 因果 。
有人本就没那个能力去扩大再生产,你认为是帮他的,帮他募集资金,结果生意出现问题……这就是我做的恶事。
我打钱给别人确实是以行善的心态打的,因为看到这个人后面也粘连着十几个家庭,他完蛋了,跟着的一批人也要被洗劫。所以我想帮一把,打了钱连借条都没要。不过行善的时候心里的那种感觉确实不一样,暖暖的,很平和,很舒服
大家不要有弱肉强食的观念,这个观念太过于消极,而且是极致是死,因为如果你认可弱肉强食,表示你认可别人可以随时吃掉你,而不是平等互利共赢。如果角度是适者生存,大家的目标都是一样的,为了整个人类共同进步!
只不过是遇人不淑的两种结果而已。我们要学习佛陀的智慧识人,辨人,以遵循规律安心生活才是佛法,不是盲目,明知有坑还去跳。
不是因为觉得“行善是好事”就去啊,你自己内心不过关,自然不必强行,内心过了关,又何来迷茫
大道无情反而是大情。事情的成败依赖于主观是否事物成功的的发展规律,与善恶心无关。在事物要必然失败的前提下,你帮或不帮都没有错。与善恶无关,与道无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