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战争片无感,除了电影《美丽人生》——一个伟大的父亲跟孩子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让幼小的孩子,免于纳粹摧残,保持一个美丽心灵。
直到有人推荐电影《血战钢锯岭》。根据真人真事编写成,原本以为瘦小的懦夫,却是战场上最英勇的人。
列兵多斯,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人,不带武器,摸黑救了73个人。成为英雄,却永保谦虚,将奇迹归功于他的信仰,每成功救一个人,虔诚地向上帝祈祷:“让我再救一个吧,one more”
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人,是无敌的,无论面临的是亲情的压力、爱情的压力、暴力的压力,甚至强权的压力,都不会动摇。
坚持信仰,不卑不亢,就算上到军事法庭,依然坚持自我,最后成为一名医务兵,直接上前线。
秉持信念,孤勇斗争时,也是他与父亲和解、与爱情和解、与战友和解、与敌人和解的过程。
曾经为了保护母亲不被殴打,拔枪指向酗酒的父亲。自那次起,他就不再拿枪。一种怪异的气团,横隔在父子俩之间。
直到抑郁不得志的父亲,穿着整齐的军装、佩戴着荣耀的勋章,为了儿子,找到战区总指挥官,曾经并肩作战的队长,拿着特批令,硬闯军事法庭。这一瞬间,父子间矛盾的大和解。
请假结婚,因拒绝拿枪,被长官扣留在小黑屋,一众亲友,包括身着洁白婚纱的未婚妻,翘首期盼他的出现。
从天明到落日,教堂安静极了,未婚妻坚定地告诉神父,她相信多斯,别的男人会退缩,他不会。义无反顾地支持他的信仰,也大力支持他参军,报效国家。
经历过爱情大考验的他们,在战争结束后,成了一对幸福的神仙伴侣。
战争中闪现的战友情,让人久久不能平复。因为在残酷的战场上,除了手中的武器,最信赖的也许是自己的战友。
受伤的战友,满脸淤血,声嘶力竭地喊着:“Help me! ”、“Don't leave me!”
几乎精疲力竭的多斯,热切地回复:“Hey ,man trust me !”、“ You are ok!”、“Let's go!”
凭着一己之力,不知疲倦地,来回往复,从日本魔鬼的铁蹄下,救回一个又一个战友。也许军人不善言辞,但眼神里那种澎涌而出的感激,力透荧屏。
难得的是这部电影还体现了战争中的人道主义。电影开头,通过幸存者的嘴里得知,日本兵都是恶魔,为了天皇,一个个都不要命。
从地道里冲出,反击的日军,高呼着天皇万岁,不要命地用身体扛炮火,因为没有守住钢锯岭,切腹自杀的首将,这是日本人的狂热信仰。
换做任何一个美国大兵,碰到日本兵,绝对恶从胆边生,杀之而后快。然而多斯在地道里,撞到受伤的日军,拿出珍贵的止血布,给他止血,还轻轻地拍抚、安慰。
言语不同,互为敌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极度紧张的情况,上升到,你我皆是生命,我是救护兵,你是伤者,我救助你。
面对有信仰而善意的人,恶魔也会柔软下来。
以二战宏大的历史背景为蓝图,以多斯这个独特医疗兵作为切入点,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国仇家恨,以小人物见大时代。
军事法庭的陈述,略略几句,生动地展现了二战期间,尤其是珍珠港被日军偷袭后,美国人爱国热情高涨,年轻人因参军未被选上而自杀。整个社会机器,因战争而运作。
一个时代的悲哀,一个人物的丰碑。
这部电影,在我心里,媲美《拯救大兵瑞恩》,经典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