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某个周末,老人念叨着春天的第一茬韭菜最香,老公便提议吃韭菜饺子。于是,周六这个清和的早晨,我们便全家总动员准备这顿午餐。
我早早进厨房和好面,调好馅儿,然后喊两个孩子帮忙。婆婆闻讯也从卧室走出来,坐在餐桌旁和两个孙子一起包饺子。过了一会儿,早晨出去散步的公公也回来了。他询问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婆婆就将捣蒜的任务分配给他。可以看出来,这个老人做事十分认真仔细,有时候,你甚至觉得他太认真,太仔细了。比如今天,他就一个人嘀咕:“没有人能比我踏的蒜更细了!”
他们爷爷奶奶孙子孙女四个在餐桌旁包饺子,我在厨房里擀面皮。偶尔转过头看他们,忽然被眼前的情境打动。老有所依,幼有所养。这不是《礼记·礼运篇》里的理想生活状态吗?我们该有多幸运幸福呀!
不知道哪个小机灵起了头儿,问他们的爷爷奶奶:“奶奶,你和我爷爷是怎么认识的?”“你们那时候怎么谈对象的?”奶奶听了呵呵笑道:“我们谁认识谁呀,是娶过门才见面的!”
“我们那年代,都是靠媒人说亲,结婚前是见不到面的。”爷爷在一旁补充。
“啊?!哈哈,你们互相都不认识,那肯定也不了解,就结婚?”儿子诧异异常。
“那你们怎么知道你们就能生活在一起呢?”女儿也十分不解的问道。
“我结婚的时候,十九岁,你爷爷十六岁。”
“那您比我爷爷大三岁?”
“是呀!所以很多事情让着他。那时候,你岁爷只有四岁,你太太忙的时候,都是我搂着你岁爷哄睡觉的。”
“啊?!”两个孩子更加惊奇了。
“那时候把不受的罪都受了……”
“那时候吃不饱,全家人挨饿,把你太爷都饿肿了……”
“你爷爷那时候学习好,就是因为家里人都吃不饱,才不念书的。”
“他回来顶啥用啊?”
“回来就可以挣工分,挣到工分就能分到粮食了呀!”
“哦……”
“奶奶那时候也不差,老师来家里叫了我三次呢!老师跟你外太爷说:‘让女娃去念书,到时候,电灯电话,楼上楼下。’你外太爷说,哪有那么好的事呢?就没让我去……”
“后来呢?”
“你爷爷回来以后,全家人就都靠他了……”
我在厨房一边擀面皮,一边静静地听孩子们的发问,听他们奶奶的诉说。
“你知道马列主义吗?”公公忽然问儿子。
“什么是‘马列主义’?不知道。”
“就是马克思,列宁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知道吗?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懂吗?”
“爷爷,你像上过大学!”
“我哪有机会上大学呢,我念了几天书,相当于你们现在的小学毕业!”
“我上学的时候,喜欢钻研,不会的问题非要自己把它弄懂,实在不会就问老师。”
“是吗?怪不得您现在也那么轴呢!哈哈……”
“您要是上了大学那还得了,肯定是位科学家!”
“爷爷没生在好年代呀!”
“爷爷也没那个命!”
“啥命那,时势造英雄。你们那时候呀,中国太贫瘠了……”
……
太多日子里,我们都步履匆匆。上班、下班、上学、放学……时光总像个闹钟,不停地催促着我们,以至于我们无暇顾及湛蓝的天空和悠悠白云,无暇顾及逐渐碧绿的山和缓缓流淌的小河,亦无暇在渐次开放的春花前停留!偶有如此闲慢时光,委实令人欣慰!
在时光的流里,有那么一个早晨,我一边擀面皮一边微笑着听他们愉悦地聊天。他们坐在餐桌旁,一边认真地包饺子,一边笑着讲述过往,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