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正蒙》卷1太和篇诗解3

张子正蒙卷1太和篇诗解3

题文诗:游气纷扰,合而成质,者生人物,之万殊其,阴阳两端,循环不已,者立天地,之大义焉.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神,易无方体,一阴一阳,阴阳不测,所谓通乎,

昼夜之道.昼夜者天,之一息乎!寒暑者天,之昼夜乎!天道春秋,分而气易,犹人一寤,

寐而魂交.魂交成梦,百感纷纭,对寤而言,身之昼夜;气交为春,万物糅错,对秋而言,

天之昼夜.气本之虚,则湛无形,感而生则,聚而有象.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

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故爱恶之,情同出于,太虚而卒,归于物欲,倏而生忽,而成不容,

有毫发间,其神矣夫!造化所成,无一物相,肖者,万物虽多,其实一物;无无阴阳,

者以是知,天地变化,二端而已.万物形色,神之糟粕,性与天道,云者易而,已矣心所,

以万殊者,感外物为,不一也故,天大无外,其为感者,絪缊二端,而已物所,以相感者,

利用出入,莫知其乡,一万物之,妙者哉!一本万殊,真情自神,执一御万,情生万物,

万物有情,情通万物.情通天人,天人一体,圣人真情.与志,天与人有,交胜之理.

圣人在上,而下民咨,气壹之动,志凤凰仪,志壹动气.至气正气,气正神清,神清性明,

风清气正,明心见性,诚感动天,精诚所至,感天动地,感人至深,正心诚意,情怀天下. 【原文】:游气纷扰,合而成质者,生人物之万殊;其阴阳两端循环不已者,立天地之大义。【译文】:浮动的云气是混乱的,它聚集在一起就有了事物的本质,这样产生的人和物象才会千差万别(这是讲人和物的由来,是因为气体的聚合才显示出事物的本质,它们之间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因为阴阳两种气体循环不会停止,所以才建立起了天地之间气体运行的要义(阴阳两种气体运行不会停止,所以天地之间气体的运行规律便会以此彰显)。

【原文】:“日月相推而明生,寒暑相推而岁成”。神易无方体,“一阴一阳”,“阴阳不测”,皆所谓“通乎昼夜之道”也。【译文】:日与月相互运行移动而产生了明亮,寒与暑相互运动变化而产生了年,气体神妙的运行变化原本没有固定的方向和形体(指气体当中的神变之用,有出神入化之功效,却看不到形体和运行方向),阴气和阳气的运动变化规律、和它的微妙难以预测,都被称为是关系到昼夜运行规律的关键(一昼一夜的运行规律,离不开阴阳两种气体的变化,产生昼夜的关键也在于气体的运行从不停止)。【原文】:昼夜者,天之一息乎!寒暑者,天之昼夜乎!天道春秋分而气易,犹人一寤寐而魂交。魂交成梦,百感纷纭,对寤而言,一身之昼夜也;气交为春,万物糅错,对秋而言,天之昼夜也。【译文】:昼夜是天的呼吸(天也有气息,要呼吸,昼夜的变化就是天的气体变化,这只是一种很小的变化),寒暑是天的昼夜(天也有昼夜,只是它的昼夜时间比较长,是大寒到大暑的变化,这时候气体聚散变化一次的时间也会拉长),天的运行有春秋之分而气体在其中变化(天体运行的过程中产生了春分和秋分,这两天昼夜的时间是对等的,所以气体的变化也是平等的,除过这两天,气体的变化又会引起长短不一的昼夜时间),就像人在醒来和睡着之前而与精神交接一样(就如同人在醒来和睡着的时候,与精神交接在一起,这里的精神也是指人体内的气)。因为有精神交接在一起,所以才会做梦,有时梦中会出现种种的感慨,多而杂乱(这里的魂也是指身体内的气体,这些气体有感知能力,梦分为深浅,而这些气体也会随着梦境变化),一切的变化都是对醒着而言(有梦就有醒,这是一个人身体的变化规律),这就是身体当中的昼夜(身体的昼夜就是睡着和醒来,它要符合天道运行的规律,白天醒来,晚上睡着,这样养身多数能寿终正寝);云气交接变化形成了春天(每年的3月21日便是春分,它的命名特点便是气体在这一天运行变化形成的昼夜,它们是平等的,各占12个小时),万物交错在一起,形成了秋天(9月23日是秋分,每年的这一天,昼夜便会平分,各占12个小时,除了这两天昼夜总是处在长短不一中),对春天和秋天而言,它们的变化又形成了天的昼夜(天道运行不离规矩,气体便是形成天道规律的客观元素)。

【原文】:气本之虚则湛一无形,感而生则聚而有象。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故爱恶之情同出于太虚,而卒归于物欲,倏而生,忽而成,不容有毫发之间,其神矣夫!【译文】:气体原本是空虚的,它沉静合一而没有形象(在太和当中,气体没有发生内在的作用力,显现出来的永远是清新和悦之气),由于相互感应而产生运动变化,则聚合而形成物象(由于气体之间不断的相互运行感应,所以在冲击会合的作用力下,它们便阴阳分离,形成了天地,化育了万物)。有了物象才有了相互对照(因为产生了天地万物,所以气体之间便有了相互的对比观照),有了对照才有了不同的行为方式(气体聚合产生的万物,因为本性有知觉,所以它们面对不同的形体也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有时想靠近,有时想远离,有时爱,有时恨);有了不同的行为方式所以才有了内心的不平之气(因为有这些不同的行为和感受,所以积少成多,内心的气体便也同类相合,原本是由气体在体内形成与天道相应的循环轨道,而当万物有了对比求取爱恶之行为感受时,气体便无法在体内继续保持平衡,它们开始横冲直撞,不明道义),有了内心的不平之气所以才会继续变化感应而发生和解(当这种内心的不平之气产生时,这个身体便不能再承载住这种气体,身体状况便会日益而下,直到气体离开身体,经过长久的磨砺净化,才会重新遵循天道规律,彻底将不平之气变得平和,这也是气体化育万物的恒常规律,最终还是要回归客观的物质)。所以说爱恨之情也一同出自太虚(所以说爱和恨,苦与乐这些情感也是在太虚中才生发出来的,木性与水性的柔,金性与火性的刚,土性的执中,五行与气体的聚散变化息息相关,它们在人体内穿梭),它的结果是归根于人们的物质欲望太重(能产生这些情感的根源就在于没有看破,这是气体间的一种知觉的比照,而把一切气体产生的万物都看为真实存在,不会坏灭的了,所以出现了争夺,贪婪,仇视,疑虑等心理),忽然之间而生长(这些心理都是忽然之间产生的,因为体内的五行之气运行不止,所以不论出现哪种心理,气体马上就会追踪到,并且让它持续发酵,在显微镜下就能看到这叫同气相求,也属于心理暗示,如果是改过,积善,谦虚的气体,那么它会让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好,如果是怨愤,爱恨的气体,那么这样的心理只会让自己苦上加苦),忽然之间而成就(它是在瞬间就会坚固,凝固这样的心理,如果不学习明理的方法,没有人帮助点透,作为物质的气体怎会明白有仁义之德的人怎么会去求取不仁义的路呢),不让人有丝毫的考虑时间(身体里面的气体与任何微小的心理都会发生相互的作用力,并且在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已经把这种心理放大化了,人是没有考虑时间的,只有立刻醒悟,分析这种心理是对还是错,不要产生与任何气体计较,比照的心理,永远要能过去,这样便符合气体运行清通无阻的规律),所以说它也是出神入化的速度(从生成不平之气到和解这团不平之气,从产生一种阴浊的气体到它立刻根深蒂固的让你为它去做奴役,这种速度不在我们的感知范围,所以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存一颗好心,做一切的好事,把任何人都看成自己的老师,我们就像感觉不到气体存在那样来忘掉自身的一切,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与天地共生的境界)。

【原文】:造化所成,无一物相肖者,以是知万物虽多,其实一物;无无阴阳者,以是知天地变化,二端而已。【译文】:自然界形成的万物,没有一种物象是相似的(每种物象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自然造化也是指气体的不同性质,形成的万物都有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心理感受),所以知道万物虽然多,但是它的实质其实是一种物象(即使自然万物多的难以数清,但是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独立人格和处事方式,它们的本质还是由气体的聚合生成的);因为有阴阳的存在,所以知道天地的变化没有能超越此两种变化的(阴阳两种气体是天地形成的源头,所以不论万物发生怎样的变化,阴阳两种气体的本性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原文】:万物形色,神之糟粕;性与天道云者,《易》而已矣。心所以万殊者,感外物为不一也。天大无外,其为感者氤氲二端而已。物之所以相感者,利用出入,莫知其乡,一万物之妙者与!【译文】:万物的形体和容貌,都是气体神妙变化的结果(万物的形象不论发生怎样的改变,它也离不开无形无象的气体神化作用,因为只有气体的神化作用才能显示出万物的有形,所以我们面对一切万物的形象,都要能看到它分散在太虚之中的无形变化体,这样辩证的看待万物,就不会片面),本性与天道的自然规律只有《易经》通达了(《易经》将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准确无误的传达出来,并且将善恶因果昭示的清楚明白,因为气体的聚散在太虚中离不开阴阳两种气体的相互作用力)。心之所以有千变万化原因就在于感觉到的外物有明显的差异(我们每个人看到的外界事物原本是没有差别的,只因我们起心,觉得要把外界的事物变成自己的,结果就发生了争夺,使每一颗心都会变得千差万别,回不到原本的静寂状态),天大而无穷,作为感觉到的人应该不外乎感觉阴阳两种气体的流动而已(天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每一个有对万物不同感觉的人都应该明白,我们每一刻感受的都只是阴阳两种气体的变化而已,它们在体内不论怎么运行,我们也不要去障碍它运行,只要自己有想不通,看不开,这都是在障碍阴阳两种气体的运行)。物象之所以能变化感应,原因在于利用了气体的聚散出入变化(所有的自然万物都能相互感应到彼此的心,当心里特别宁静的时候,所有的人和事自己都能准确的感应到它们,并且在相互感应中能平复这颗心,心之所以会变得混乱,是因为我们身体里面的气体还在不断的进行作用,不断的在进行出入变化,丝毫都不会停止,因此我们的心只要明白顺着气体的运行轨道去走,遇到一切障碍都不要计较,气体运行就会达到极致的顺畅无阻),不知道气体运行的方向,扑捉不到它们运行的规律,这是因为作为万物,它们有统一的内在神化作用(我们所看到的万物形态各异,首先我们要明白先要把自己身体里面的阴阳之气让它运行顺畅,阴阳和合了,然后我们不论怎样行为处事都不会背离天道的规律,这是气本论能开万世太平的精髓,能多做善事多存善心,就是最大的涵养心性)。【原文】:气与志,天与人,有交胜之理。圣人在上而下民咨,气一之动志也;凤凰仪,志一之动气也。【译文】:气体与志向,天和人,有变化不分输赢的道理(天的存在是因为气体的运行不止,气体是形成天地万物的本源,而人的存在是因为有志向的缘故,志向也是一种气体,它支撑着我们践行人生的道义,这种能形成志向的气体,也涵盖着天的道义,所以说在太虚中,气体运行所形成的天道规律与它运行所形成的人道规律同样是恒常不灭的,它们之间没有输赢,只有顺应气体变化的程度不同,天道永远不会背离气体的运行规律,所以它亘古长存,人道也只有这样坚定的去做了,才能和天道一样让气体的运行亘古不变)。圣人懂得大道之理用以解决百姓的疑问(这里指圣上,位居九五之尊,他们能明白天地运行的道理,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为百姓的生活考虑,不让他们有丝毫的不平之气,这样天地之间的气体运行聚散便会清通顺畅,自然万物都会与人类成为密切的友伴,一切的争执都会俯首称臣于气体,因为是它创造了自然万物,气体的灵知灵觉又能将人类与自然万物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那时的天下大同便将真正发挥气体永远平和的作用),这是气体统一之后来发动了心的志向(气体树立了这样美好的目标,它呼吸过程便会携带更多的清气和阳气,心的志向确立后便不再会受到影响,它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并且让自己的臣民永远的不再有不平之气,这样的国土便自然与天地运行的规律合一);而凤凰仪容,能带来吉祥征兆,是为了说明志向统一以后,能够带来气体运行的缘故(不论气体之间发生怎样的变化,而我们只有坚定志向,让阴阳两种气体在体内运行畅通无阻,才能让这两种气体为我们实现大同世界的梦想而做出努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张子正蒙》卷1太和篇诗解1 题文诗 太和谓道,中涵浮沈、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其来几...
    琴诗书画阅读 49评论 0 2
  • 《张子正蒙》卷1太和篇诗解2 题文诗:正气坱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易经,所谓絪缊,庄生所谓,生物以息,相吹似...
    琴诗书画阅读 58评论 0 1
  • 作者:夫子音 【原文】: “日月相推而明生,寒暑相推而岁成”。神易无方体,“一阴一阳”,“阴阳不测”,皆所谓“通乎...
    泮溪秋玉阅读 389评论 0 5
  • 作者:夫子音 【原文】: 造化所成,无一物相肖者,以是知万物虽多,其实一物;无无阴阳者,以是知天地变化,二端而已。...
    泮溪秋玉阅读 3,986评论 0 7
  • 作者:夫子音 【原文】: 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之不亡者,可与言性矣。 【译文】: 聚合在一起的气是我的身体,分...
    泮溪秋玉阅读 3,237评论 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