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触到几个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看到亲子关系里的最糟糕状态,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总觉得这三年过来,在对恺恺的教育上温柔有余而严厉不足,我有足够的耐心也很细心,给足了孩子情感的关爱和安全感,但在行为规矩的引导却上散漫无章法。我虽在孩子心目中是他认可的朋友,孩子愿意主动和妈妈聊聊心事说说话,但是,在面对孩子不守规矩的时候,作为妈妈的威严却没有,这一点上是我作为妈妈的短板,也是我急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早上正好读到《阿博特育儿笔记》,这部论述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教育方面作用和意义的经典之作,在西方被誉为教育界的必读书。讲述了如何运用促进青少年道德与心理发展的正确方法,在符合儿童心理结构及其特点的原则下,以“怀柔”的手段帮助父母在孩子心里树立和保持一种全方位的、绝对的、不容动摇的权威。
我们在思考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父母放心、孩子安心的时候,必须首先想清楚,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孩子的目的在于使他们变得理智。面对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怎样才能够让他们理智行动呢?书中的观点是,孩子行为理智的基础条件就是:要绝对服从父母的权威。
其实,在父母的权威这一点上,我觉得德国的父母普遍做得比较好,恺恺刚出生的时候,我在和德国父母相处过程中会觉得他们有时过于严厉,甚至有点冷酷,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看到德国孩子们的表现,我现在反倒觉得他们在孩子心中父母的权威是那么坚定,有点佩服他们作为父母的坚毅和有原则了。
什么是“怀柔”之道?
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怀柔之道建立和维护父母的绝对权威,那么什么是怀柔之道呢?
用“怀柔”之道来教育孩子,就是要在孩子的心里施加一种坚定的、沉静的,同时又使其振奋的影响;或是在他们性格形成的过程中施加一种有益的、正面的影响。父母绝对不能使用暴力,也决不能意气用事。因为孩子的大脑及神经组织比较敏感,有的甚至还处于萌芽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是无法承受暴力手段的刺激的。
怀柔与权威并不矛盾,温柔而坚定,需要为人父母自身足够的理智和成熟。要想建立基础稳固的母子关系,母亲就应该凭借自己已经成熟的心智与思考能力,为理智和思考能力尚不成熟的孩子提供正确的指引与方向。
父母应该承担的两个重要责任
在建立父母的绝对权威之前,我们必须要清楚父母这一角色要承担的责任是什么?
父母对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包括以下两个主要方面。第一,在孩子处于发育期的时候,为他们的身体发育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使孩子能够茁壮成长。第二,当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开始形成的时候,要为他们指引正确的方向。可以说,第二个责任要比第一个责任更为沉重。
什么是父母的权威?
读者千万不要产生这样一种误解,那就是当父母用自己的权威来教育孩子的时候,必须始终保持一种严厉的态度,或者是蛮横、不讲道理地对孩子下达命令,又或是对自己向孩子下达的命令不做任何解释。以上所说的都是父母对“权威”一词的片面认识,其实,父母所采用的方式越柔和,在表达自己的愿望时的态度越亲切、语调越舒缓,所收到的效果就越好。
绝对权威会破坏亲子关系吗?
孩子对母亲的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能否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能否与孩子共同去做孩子喜欢做的事,能否分享孩子的苦与乐、失望或是悲伤等情感。在这方面,母亲要让孩子随心所欲,满足他们的愿望。母亲的公正、合理、坚定而又绝对的权威,不仅不会弱化或是威胁到孩子对母亲的爱,反而会使这种爱不断得到强化和加固。实际上,只要人类能够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给予足够的尊敬,便能在二者之间形成一种不断强化的情感。反之,母亲即使不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并不会让孩子更爱她,最后只会让孩子对她产生憎恨。
在家庭中,母亲不仅要使自己成为孩子的玩伴、朋友,对孩子想要进行的一些无害的玩耍也应该给予足够的自由空间,对孩子所犯的一些在成年人看来十分幼稚的错误也应该给予足够的耐心与宽容。同时,当需要运用母亲权威的时候,母亲要用一种公平、绝对、至高无上的权威对孩子提出要求。
反之,如果母亲忽视了自身与生俱来的母爱,那么在与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就很难赢得孩子对自己的爱,而且她永远都无法在孩子心中树立自己的权威。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会清楚地看到母亲的缺点,这就降低了母亲在他们心中的地位,而且孩子对于母亲的教育,也不会用应有的态度去接受。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就会变得更加难以教育。为了使他们不在家里捣乱,母亲只能把他们送到学校或是采用其他一些方法。因为只有这样,这位可怜的母亲才能不再遭受孩子长期的蔑视与否定,她才能从这种难以承受的精神负担中得到暂时的解脱。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心智的不成熟,他们对母亲的感情更多的是轻蔑,感恩之情是在很晚的时候才产生的,且很多情况下只是从轻蔑变成可怜。甚至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母亲作古以后,儿女们回想起她,也只会感慨母亲当年教子无方,并未给予孩子真正的母爱。或许在这个时候,儿女们会对着妈妈的墓碑轻轻地微笑:“可怜的妈妈,当年教育我们的时候,你的日子是多么的难熬啊!”
如果一位母亲想在有生之年就获得孩子对自己的爱,那么就必须要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树立自己的权威。
充分自由和绝对控制矛盾吗?
在给予孩子最充分的自由和对孩子进行绝对控制二者之间,其实并没有必然的冲突,也不存在所谓的不可调和的因素。父母在给予孩子最大自由的时候,反而更容易建立起对孩子的权威。孩子可以在拥有充分自由的同时又对父母的教育极为顺从。相反,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孩子的生活就会因为父母的打断、限制与拒绝而变得痛苦不堪,孩子也会变得难以教育。
母亲的职责
作为母亲,首先应该明白一点,孩子对自己的顺从并非源于天性,必须经过教育才能使其形成这种习惯。同时,她也必须清楚,如果孩子不听话,自己无法让孩子放弃那些对他们极具诱惑力的东西,那就是她的错。确切地说,我们不能把责任全推到母亲头上,也许她已经尽力了,但不管怎样,从结果上说,这位母亲对孩子的教育确实是失败了。所以,她不能对孩子发牢骚,更不能数落孩子为自己带来的麻烦与不便。正确的做法是,她应该先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然后以负责的态度去纠正自己的错误。总之,教育小孩顺从自己,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必须定期对自己的教育方法进行回顾和反思,并做出改进。
让孩子听话的三种方法
一、对孩子要有错必惩
母亲在教育孩子时采取的第一种方法是:不要让孩子通过叛逆的行为来获得好处,反之,当孩子对母亲的命令反抗或是不以为然时,母亲应让其感到麻烦、不便。使用这种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地执行下去,决不可有一丝动摇。母亲必须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种看法:孩子所有的叛逆行为最终只会导致他们受到伤害,这也是这个方法的核心所在。
惩罚的真正本质及其精神实质并不在于报复,而是那种单纯的补救性与悔改性。父母在对孩子施加惩罚时,决不能抱着对孩子以前所犯错误进行报复的心理,去寻求所谓的正义;而是应该考虑如何才能让孩子在日后过上更加快乐、幸福、安全的生活。
惩罚的目的是告诉孩子:有错必惩。在惩罚的时候,父母应该使自己尽量避免“怒发冲冠”,因为这样会直接刺激到孩子的心灵,使他形成暴躁的脾气。
在惩罚过程中,父母首先应该给自己打一针“预防针”——决不要让自己表现出愤怒的情绪,也不要说出激烈的言辞。如果孩子犯的错确实让你怒火攻心,那么应该马上停止对事情本身的主观判断。在怒气消退之前,暂且“偃旗息鼓”。这样,你就可以冷静、全面地考虑整件事情,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处理。切忌带着一种发泄自己心中怒气的心理去惩罚孩子,而应该从一个对孩子有益的角度去处理。当你知道应该怎样处理时,就应该采取友善的姿态,坚定、持久地执行你的决定,切忌表现出一种盛气凌人的架势。
二、学会奖赏
在给予孩子奖赏的时候,父母首先应该把孩子所做的正确行为和他们所感受到的愉悦情绪紧密地联系起来。所以,父母决不能事先就承诺要给予他们奖赏。否则,在孩子眼中,父母就应该永远遵照这个承诺,就如同为孩子的“服务”支付薪水一样。
一旦母亲开始企图用与孩子争论、哄骗等手段来维持自己的权威,那么就意味着她的权威已经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削弱。
当父母努力树立自己在孩子面前的绝对权威时,必须将这种绝对权威当作一个坚定的原则,决不能因为使用劝说或说教等容易使孩子产生抗拒或叛逆心理的方法,就放松了对孩子的绝对权威。
不要突然要求孩子去做一件让他感到难以接受的事情,而是应该给他一点时间去准备,让他在心里好好想一下即将发生的事情。
总之,母亲应该尽量让孩子怀着一种轻松、乐观的心态去服从自己,并且通过柔和的手段,尽可能地不让孩子因为母亲的强制命令感到痛苦,而是在这一过程中感到乐趣与温情。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柔和的手段一定要控制在母亲的权力范围之内,一面是坚硬与果敢的方式,另一面则散发着柔和与轻松的气息。
三、了解孩子
如果孩子身上所具有的某个优点得到了长辈的称赞,从此以后,他们就会更加乐意并且手脚麻利地去做长辈要求他做的事,因为他们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保持这些优点。但是,他们却不愿意从因犯错而遭受的耻辱中解脱出来。换句话说,相对于让他们远离犯错来说,引诱他们做对的事要容易得多。
在对孩子表示关注及对他们所做的正确事情进行赞扬时,决不能对孩子所犯的过错置若罔闻。
做父母,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更是需要持续的学习,成熟的心智,温柔而坚定背后是漫长的修行之路。
如果你正好为人父母,又正好没看过这本书,不妨看一看,开阔一下思路,说不定对自己的育儿有帮助。
本文最初发表于公众号:亲子共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