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三件事,好吧,今天就来说说三件事,把这三件事每件事说上一千字,三千字也就有了。
第一件事,地点发生在教室。对,你猜得不错。这件事要么和老师有关,要么和同学有关。好吧,我就不绕弯子了。
这件事和一个老师有关。在说这件事之前,我需要介绍一点点相关的背景。(请注意,背景知识这是我本人了解的信息,不要把它和事实等同或相提并论。但我个人认为,这应该大致,不出意外的话,也八九不离十。)
这个老师是这个学期才教我们的,在此之前貌似有听过有关的传闻。听一些同学说,她曾经挂了她教的班十多个人。十多个人!这在外院可是少见啊!一般不容易挂人的,因为这样同学会多多少少有些记恨老师,老师挂了同学后,还要自己自费去复印卷子,然后花费时间去监考,监考完后,还要改卷,改完卷子,还要等待登分。
有了这两个因素存在,老师们一般都不轻容易挂人,要挂也不会像她那么挂十多个,最多五个左右。
所以,学生们听到她的名字都或有鄙视,或有嘲讽,或有担忧,或有威胁。或是兼而有之。
记得这个学期第一节课的时候,在上课之前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情节。
教我们英语诗歌鉴赏的范翠华老师的课是第二节,但是她在周五第一节课就早早坐在了我们的寝室里面了。然后,等到我们叙述的主角胡菲菲老师来到教室后,范老师谎称她走错了教室,便走了出去。我们带着疑惑上完了胡老师的第一堂课,感觉也不像想象中的那种样子啊,除了上课讲话声音小了点,然后看到她有些自说自话的感觉,其他都还有些正常啊。(也许这是我的事后评论吧,可能我在上她第一节课的时候都没有认真的察觉到有什么异样)。
等到第二节课,上范老师课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范老师和胡老师也算是好友,范老师说胡老师离婚了,这对她打击很大,所以,本来这堂课一开始是安排给胡老师来上的,但学院考虑到她的情况,就改让范老师来上。可是,胡老师不同意,便出现了还没上课之前的那一幕。范老师之所以说她走错了教室,是因为她怕胡老师多心,为了照顾胡老师的情绪,也只好撒谎。最后,范老师还嘱托我们,她上课的时候不要弄其他的,多照顾哈她的情绪,她离婚后,情绪很是脆弱。
这就是一开始对胡老师的印象。
事情追溯到上周,听说上周二班有人迟到了,然后她很生气。后果不知道严重不。然后我们班又发生了一件事,两个女生在她上课的时候一直在下面小声的说话,然后,她粉笔甩到讲桌上后,就叫她们两上去讲。由于她的声音很小,所以不过不细微的察觉,坐远的同学都不知道她说的了什么。
从开学到现在,她上课给我的感觉就是沉闷。全班基本不敢发生什么声音来。如果,有笔掉在地上,那响声肯定是巨大的。你可以全程从笔掉到地上开始,直至笔停止翻滚。除了胆子大点的东西在偷偷地玩手机或是看其他书以外,其他的同学虽然在听,但都是呆若木鸡,全然不知他在说什么,反正我就是这种状态。还好几次把我弄睡着了。基本上气氛弄得很压抑。但是由于她是老师,又是伤员,所以全班基本对于这种状态都是默认接受的。
她讲课感觉每一次开口对于她来说都是一次突破一样的。就像,那种才上初中的女生第一次上台发言一样。要不是听说她在浙大读博士,我都严重怀疑,她是怎么通过我们学院的考核的。
但即便如此,同学们也从她对于我们作业的批改的认真程度以及在分析我们学习状态的一丝不苟的态度中慢慢在接纳这位在我看来自尊心极其(或者说玻璃心?)的老师。还有,每次上完课她都要仔仔细细地把黑板擦干净,她上课从没用过电脑和投影仪,全是在黑板上板书。
好吧,背景就介绍到这里。
事情发生在今天早上,我起来后,为了实现自己把课堂的内容当节课堂消化的目标。就早早地到了教室,所以,很荣幸,我第三个到达了教室。
然后我开始坐下吃买来的早餐。
一会儿胡老师就来了。她叫上去拿作业,我便放下吃了一半的早餐,和教室的另外一位同学上去了。上去后,我把她摆在桌上的资料拿起来看。这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而且也是她叫我们上去的嘛。但是她马上把我呵斥住了,叫我不要用刚吃东西的油手去碰。然后,她声音可能很弱的缘故,没有及时感受到她不满的情绪。
然后,她问了我名字,给了我上次做的作业,(这次作业是写对于一个名词的解释)。她问我有没有参考什么文献,我想都没想就下意识地回答说,“我能参考什么文献?”(我说这话的意思是我觉得胡老师认为我照抄了一些资料作为作业交给了她。但是经过后来的观察,事实并不是这样。我确实误解了她的意思。诶,看到没有,误解就是这样来的,所以,对于这种日常的小事,一定不要不经脑子啊。大事更是应该反复权衡了。)
这下把她惹毛了,她问我是不是我平时都是这么说话的吗?我便反应过来我这话太不得体,太不尊重老师了。所以,便说了些服软的话——不知道老师讨厌这种风格,我确实不应该那么说的。
是啊,我确实不应该那么说。撇开她离婚,她自尊太强,很脆弱这事不谈。我来说说我从这件事中学到的东西。
第一, 对于不熟的人,一定要有礼在先,礼貌先行,再慢慢套近乎,再慢慢不刻意伪装。
第二, 千万不要恶语地擅自曲解别人的意思,但往往大脑会依照一些刻板印象来直觉地对事情做出反应,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那么不要的纠纷的原因。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我认为我们对于一些事的回应,不能不经脑子,宁愿慢一点回应,也不要快而无当。
我去,本来计划这件事只写1000字左右的,没想到写了两千多字。那,今天就写两件事行了。
接下来的这件事,和写作有关。
晚上跑步,边跑边听李笑来的写作课。
发现,跑慢些,边跑边听,边运动,边学习,边思考,还是可以做到的嘛!
听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李笑来老师讲了很多关于写作的东西。感觉也很收获。
那些建议、方法和原理,对于我这种还在每天咬牙写3000字的人来说,应该会特别管用。虽然,我现在已经记得不太清楚具体都讲了些啥了,但是我还是感觉自己收获了很多!听前和听后,对于一些观念的认识变化很大。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并且很值得周末找个时间好好再听一下,整理出文字版的概要出来。以便实施对照练习,指导我的写作之路。
现在,让我来回忆一下在三个小时之前听的内容。
一开始好像是讲,写作倒逼输入这事正确的闭环应该是:阅读(输入)→有效处理(思考、内化)→写作(输出)这么一个过程,这三者缺一不可。
然后讲到,写作其实是一件无中生有的过程,和金钱的获取没什么关系。所以,如果一开始就靠写作实现财富自由基本没戏。
讲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互联网基地,有了基地等于是有了发声的地方,有了喇叭。这个喇叭越大,发出的声音越能够被更多的人听到。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标题也很重要。以公众号为例,在公众号上写文章,别人能够看到你的文章有这么几个情景:
第一, 别人置顶了你的公众号,一开始看到的会是你文章的封面图(题图),文章标题,副标题。
第二, 转发到群里,如果是多个群一起发的话,封面图往往会被去掉,只剩下标题和副标题。
第三, 如果是转发到朋友圈,有可能转发者会加上几句话一起。然后别人看到的你文章的标题和题图。
第四, 如果别人没有置顶你的公众号,则会看到你的公众号名称,公众号头像,以及更新文章的标题。
这样分类有什么用呢?恩,是有些用处的。在你了解了这些形式的不同之后,你有没有发现,这四种中,都有标题,所以,标题很重要。基本上别人是冲着标题才看这篇文章的。
还有,副标题也重要。副标题最好是文章中出现的金句。
什么样的金句才算好呢?如果别人看了,或郎朗上口,或制造了启发感。甚至想把这个金句给背下来了。你想想,如果能达到这种效果,读者会不会点进去看文章呢?
当然了,还有情理之中,预料之外。制造惊喜感这些。等周末好好总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