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准备和朋友一起出门逛街。
寒假已经到了尾声,南方大学的同学早就纷纷去上学了,北方的大学因为放假晚,所以开学也要晚一点,过了元宵才开学。我是同学中为数不多的在北方读大学的人,所以这时候只剩下我在家里等候学校的召唤。
和朋友约好在书店门口见面,我提前到了,就在旁边的奶茶店坐着等她。旁边的位置上坐着两个女生,看样子似乎也是还没开学的大学生,正捧着热乎乎的奶茶聊天。
“说起来,我妈现在天天在家念叨着让我滚蛋。”其中一个女生提起妈妈的话题。“刚刚放假回家对我那么殷勤,结果时间越长态度越差。”
确实是这样。我想起前两天在家里和妈妈吵的架,顿时心有戚戚焉。
“我也不知道哪儿招她了,明明每天我都是吃饭睡觉刷手机,她每天都变着法给我挑毛病,今天是太贪睡啊,明天是太宅啊,后天变成没有朋友啊,反正说的我一堆毛病。”
另一个女生接过话茬:“别说了,谁不是呢,我这两天天天有同学聚会,我妈就说我就知道浪,根本不学习,这不寒假吗学啥习啊。”
说着两个人便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来。两个女生和妈妈不知道有多大的矛盾,絮絮叨叨抱怨了十几分钟,直到朋友到了还没说完,离开奶茶店前我听到其中一个女生总结:总之妈妈就是个善变又爱挑刺的生物,下个寒假还是多找点事情别待在家里了,免得招她烦。
我想起前段时间前段时间同学聚会,一个同学半开玩笑地对我们说:「我妈今天又把我赶出家门了,但是我是打死都不会听她的话的哈哈。」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放假回家不久会被妈妈嫌弃”变成了一个固定的梗,每个假期都会被各种营销号搬出来,配上夸张的文字和表情包,却总是被各种转发,甚至上了热搜。同时,朋友圈不久后也会出现各种吐槽,
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好像真的太普遍了吧?
我记得我刚刚读大学的时候,特别想家,所以大一寒假回家的时候,我超级兴奋,定的是早上十点四十出发的高铁,我七点钟就起床,九点钟就到了高铁站,坐在KFC里傻兮兮地乐呵,想着回家之后多么幸福温馨。
家里的确是温馨幸福的,爸爸把我从高铁站接回家,拎着重重的行李推开家门,妈妈还在厨房里忙活,饭桌上十几个菜热乎乎的等着,香得我口水眼泪一起流。
我觉得家里太好了。在家里的日子真是快活似神仙。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我天天睡到十一点,早晨刚醒就直接吃午饭,吃完午饭开始打游戏,打到四五点还要在沙发上小憩一会,醒了直接吃晚饭,吃完晚饭刷知乎刷微博刷淘宝......然后熬夜到两三点睡觉。
......
那段时间我感觉生活的太爽了,没有课,没有作业。经历了第一学期高数大物的压榨后,我第一次感受到大学生活的美妙。
其实也会感觉到很颓废,因为经历过十二年的充实生活,突然放松总会让人感觉到不真实。但是颓废根本比不过这种放纵带来的惬意,所以我一直持续这样的生活。
直到妈妈的态度变了。
其实妈妈态度的变化早有兆头,我在学校的时候和她打电话,她就经常询问我在学校有没有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学习。我刚刚到家,吃过晚饭便掏出手机打开游戏,她在一边试探地问我要不要出门散步,被我一口回绝。
爸爸在旁边也打着圆场,说我肯定是因为坐车太累了。
我心安理得地接受爸爸给我找的借口,开启我的颓废生活。
开始的那几天妈妈还能忍受。南方没有暖气,早晨起来我嫌冷,她就提前一个钟头给我开空调;每天早上都给我倒一杯热水,让我吃饭前冲淡一下胃酸;晚上睡觉到一半跑到我房间看我有没有在偷偷玩手机......
而我则偏偏要和她对着干,早上打死都不起床,醒着也要在床上待到十一点;起床的时候热水已经凉了,于是就一整天不喝水;刷微博刷知乎到半夜一两点......
反正我想:我都上大学了,起床能干什么呀,没什么可做的为什么不继续躺着。
直到妈妈生气了,对我说:你赶紧滚去学校,我不想看到你了。
我一开始不以为意,觉得妈妈唠叨又多事,后来我才明白,我浪费的不只是时间,还有自己。
我有个好朋友,和我在同一个城市但是不同年级,我大二的时候她大三。她高考发挥失常,但是去的大学也是211。因为年级比我大,所以我经常问她一些和大学有关的问题。
我在进入大学之前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进入大学之后也浑浑噩噩找不到目标。
和我不一样,她一进入大学就确定了目标,要做本专业最好的,研究生也要读专业在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
我大二寒假回家之前想去找她玩,晚上十一点联系她,结果她给我发过来一个定位,地址是三联韬奋附近的咖啡店(我大二的时候五道口那边的三联韬奋装修不提供通宵服务了)这个时候考试周刚刚结束,学校里一派轻松的氛围,大家都在商量要不要去北京的各大景点逛一逛。
我不知道她这个时候还在熬夜做什么。
她理所当然地说:“准备考研啊。”
我还不了解考研,觉得好像有点早,结果她说:“凡事早点准备没什么不好的,而且寒假本来也没什么可以干的,实习的话时间又太短,我当然要把时间充分利用在为我的未来做准备上啊!”
我知道她一直对自己高考的失利耿耿于怀,但是却没想到她这么拼。
突然想起大一的那个寒假,那个时候熬夜睡懒觉打游戏,真的是太颓废了一点。
一直以为大学假期没有作业就可以为所欲为,放纵玩乐,但是事实上大学布置的作业是隐形的。在这四年里,你想要多放纵,就可以多放纵,同样的,你想要多努力,也可以多努力。反正最后四年过去,大家都得交作业,作业就是你自己。
而妈妈的唠叨,不过是想让你最后的作业做得好一点,更好一点。
嫌弃你太宅是怕你社交能力不够,嫌弃你太浪是想让你兼顾学习,督促你作息是想让你身体健康,扔你手机是想避免你近视加深......
哪位妈妈会真的把孩子赶出家门呢?
这个假期我还是和妈妈吵架了。
比如这次,我明明和妈妈说好了要去做体检,却在准备出发的时候因为赖床毁约了。
妈妈气鼓鼓地出门的时候我在被窝里特别清醒,其实我早就后悔了,想追上去拉住她,但是却碍于面子缩在被窝里一动不动。我望着天花板,呆呆地盯了十分钟,心中那团悔意发酵,快要从眼睛里冲出去了。
我记得小时候每次和爸爸妈妈顶嘴,总是会受到惩罚,但是那天我突然意识到,好像爸爸妈妈已经不能对我们的任性做出什么惩罚了。
其实,爸爸妈妈也很脆弱。
今年暑假,我决定要好好改一改自己任性的毛病。争吵也许无法避免,但是却可以减少。
或许我可以在和妈妈意见有分歧的时候温柔一点;和妈妈做约定的时候坚定一点;和妈妈一起散步的时候脊背挺直一点......
前两天遇见熟悉的阿姨来串门,阿姨的女儿刚刚考上大学,我以为应该是获得解放了,谁知道她说:“我在家天天都急死了,孩子不在身边,谁知道她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如果能变得更好,把坏习惯全都改掉,那这个大学才叫没白上啊,偏偏养了一堆坏习惯......唉......”
我开玩笑说:“她又不在您身边,您怎么知道她改没改掉坏习惯?”
“看她放假回家就知道啊!一回家就捧着手机,打游戏看视频,还熬夜,我都急死了!”
仔细想想,我们和父母的思维真的不一样。我们把假期当做放松,他们却把假期当做检验我们的标准。
平心而论,我现在逐渐理解他们了。
孩子长期不在身边,父母们根本不知道孩子过得如何,通过电话也就了解一星半点儿,好不容易见着孩子了,结果假期又懒懒散散,根本没个学生样儿,你让爸爸妈妈怎么不着急?
从这个角度说,父母也是无助的。
我们长大了。
有了自己的主见,有了自己的想法。不知道什么时候,爸爸妈妈已经慢慢远离我们的生活。
看到知乎上一段话:最终我们还是要脱离家庭。父母亲缘的淡薄,无论你内心有多么不舍,你必须承认,这样的不舍是偶发性的。它并不占据生活的全部。更多的时候,你还是清醒地知道:「不可以。一定要去。」
我们是一定要出发的,向着自己的未来。
可是在前进的路上,我们能不能对爸爸妈妈宽容一点,温柔一点。
我不反对子女和父母之间的争吵,争吵有时候不是产生矛盾,而是化解矛盾。
只是,别太过。
与其埋怨父母的唠叨,不如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能力创造生活,有没有勇气向前拼搏。
如果没有的话,不如听一听父母的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