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一个黄昏,随便哪个街头,雾霾或明净的空气里,只要让灵魂伫立片刻,眼前经常会展现出爱的画卷:相携而行的老人,叽叽喳喳的孩子与温柔的少妇,含情脉脉地在对方的眼里探寻奥秘的情侣,谈兴正浓惺惺相惜的朋友……
他们带来的自然界没有的甜美味道,浸润着干燥皲裂的街头,连冒着热气的坚硬的延伸到不可知的前方的马路,至少在那一刻都透着似乎可以触摸到的幸福的未来。
然而这些画面往往经不起揣摩。特别是身入局中,画卷会迅速褶皱、褪色,成为一张拼凑剪贴的图纸。
人们会带着过来人的口气说,你不懂,这就是生活。
这确实是一种生活,但这是爱吗?
c.s.路易斯和埃里希·弗罗姆曾对爱的本质做过深入的探究。他们的观点像两棵径自追寻阳光的枝丫,各自长成繁茂的绿荫。但殊途同归,本质上却体现出人类的特异属性,那就是尊重、无私和信念感。
田野村居、街巷阡陌,布衣白丁、王侯将相,在生命延展的起点,除了物质的满足,无一不是将父爱母爱、情爱友爱作为纯粹的追逐,无论这追逐是有意还是无意。然而随着人生的展开,尊重变成了压迫,无私被私利倒置,对未来的美好的信念坍塌在现实的废墟里。于是,爱与生活这一嵌合无间的伴侣一分为二,爱折戟坠落,生活假借尘俗的名义将自私高高举起。
那对儿街头的老人年轻时互相怼怨,总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对方相应的回报,为琐事吵闹,幸福与烦恼杂陈,年老时又觉得有个伴不寂寞真好。少妇无微不至地照料孩子,为孩子的明天不计代价地花费,在孩子逐渐长大渐行渐远时又感到莫名的忧伤。恋人们在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斑斓的春天,他们把欲望倾倒在玫瑰般的梦中,醒来却恨不能形影不离。他们曾认为兄弟之情坚不可摧,曾经的热血澎湃,终究败给了时间和金钱。
从此,爱被生活替代,生活甘愿堕落。然后,人们又斩钉截铁的说,这就是现实。
在理性觉醒的时代,我们自认为有自主拥有爱的自由和能力。其实这所谓的觉醒,或许实实在在是一个陷阱。它用社会化生产的机制与资本的力量,将人变作了工具,甚至规定了需求、愿望、梦想、明天。
我们将爱自己误解为爱他人,将利己当成无私,将耽迷认作自信。最终,把自我作为了手段,把富庶阔绰、功成名就作为了目的。
在手段和目的颠倒的境况下,当然容不得真正的爱的存在。男人说,我在为爱努力奋斗。女人说,只有对自己好才能爱他人。孩子说,不能让爸爸妈妈的爱付诸东流。朋友说,没有资源就没有爱。
于是,大幕开阖,一派繁荣。他戴着精致的面具走在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面具的眉眼笑得灿烂。爱卑微地蜷缩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哂笑这匆忙一世的人。